“免拆解回收+化学解聚制多元醇”,陶氏×Gruppo Fiori打通报废车PU化学回收闭环

要点速览:
从报废汽车中“无拆解”获取高纯度PU泡沫废物流,直接进入解聚(化学回收)制多元醇流程,简化作业、降低成本与杂质风险。
典型乘用车含22–28 kg聚氨酯,其中10–15 kg来自座椅,回收潜力可观。
路径有望助力满足欧盟《报废车辆条例(ELV)》即将生效的再生成分目标与车企可持续承诺。
该计划与陶氏RENUVA™化学回收项目组合相衔接,后者已在法国实现工业化规模的PU解聚制多元醇并用于新制品循环。

事件概述:从MoU到“免拆解”技术里程碑
陶氏与Gruppo Fiori宣布,在双方2024年签署的合作备忘录基础上,联合开发的报废车PU泡沫“免拆解”回收流程取得最新进展。该流程跳过传统的零部件拆解环节,即可从整车处置环节中获得适于解聚的高纯度PU废料,进而进入化学回收,制得含再生成分的多元醇,为汽车行业建立闭环循环提供新通道。
为什么是PU泡沫?规模与价值
PU因舒适性、安全性与轻量化在车内大量应用。行业数据与企业新闻稿均显示,一辆普通乘用车含约22–28 kg PU,其中10–15 kg用于座椅。这部分物料若能稳定进入化学回收,将显著提升整车塑料的闭环比例。

欧洲(包括俄罗斯和土耳其)共有172家工厂生产柔性聚氨酯块状泡沫,年产量约为 135 万吨,图为这些工厂的分布
对再生塑料产业链而言,座椅泡沫的集中度高、来源清晰,若能实现免拆解回收,可减少人工拆解带来的成本与污染,并提升回收物的纯度与一致性,为后续的解聚与质量控制创造条件。
技术要点:
免拆解获取高纯度PU → 解聚 → 再生多元醇
据陶氏介绍,本次创新省去拆解环节,在报废车回收生态中直接分选/提取PU泡沫废物流,其纯度满足解聚(depolymerization)要求,从而可化学回收为多元醇,再用于新PU制品,构建闭环(例如重新应用于汽车或其他PU用途)。

在既有项目经验上,陶氏RENUVA™项目已在法国与Orrion Chemicals Orgaform合作,实现床垫PU泡沫的工业化解聚制多元醇;相关评估显示,该流程可替代部分化石基原料并降低约54%碳排放,为本次汽车场景拓展提供了成熟的工艺与验证。
行业意义在于:
回收物更纯净、可控:更利于稳定的化学回收与下游配方开发;
可规模化:借鉴RENUVA™的工业化装置与供应链协同,降低试点到量产的门槛;
闭环证据链:产出含再生成分的多元醇,便于在法规与客户审计中证明再生含量。
政策与市场背景:瞄准欧盟ELV再生成分目标
欧盟《报废车辆条例(ELV)》修订进入收官阶段:欧盟理事会于2025年6月17日通过立场文本,提出对新车塑料设定强制性再生成分目标,并为未来钢铝与关键原材料的再生目标留出空间;欧洲议会在2025年7月的立场中则提出自规则生效6年内,新车型塑料至少20%为再生塑料,10年内上调至25%(视可得性与价格)。三方谈判(协商)正在推进。
多家行业机构解析指出,议会版本允许部分预消费料计入,而理事会版本更强调后消费料;两版本均提及或默许机械+化学回收共同达成目标的技术路径。这意味着来自报废车的后消费PU泡沫若能高质量进入化学回收,将直接贡献“闭环”占比。
换言之,本次“免拆解+解聚”路线,正对准再生成分合规与闭环来源追溯两大痛点,为汽车塑料循环提供现实选项。
产业协作:回收生态 + 化学解聚能力
Gruppo Fiori/Italmetalli在意大利经营报废车与金属回收体系多年,具备端点回收、分选与生态组织能力;与陶氏在解聚制多元醇上的材料科学与装置经验叠加,形成“回收生态 × 化学回收工艺”的互补。双方2024年起采用“加速试验—学习”模式推进商业模式验证与材料纯度评估。
新观察:对塑料回收业的启示
对传统拆解回收的替代/补充:免拆解可降低人工与设备投入,并避免拆解过程引入的交叉污染,但对在线分选技术、物流与安全提出更高要求。
化学回收与机械回收的协同:对于多组分、污染度高的PU废流,解聚回到多元醇能提升再生料“上限”与稳定性;同时,机械回收仍在可拆部件与其他塑料上发挥作用。
闭环证明与合规驱动:欧盟新规的再生成分与闭环来源要求,驱动追溯与计量方法学建设。拥有“从ELV到再生多元醇”的可核查链条,将影响OEM与一级供应商的采购偏好。
可复制性与亚洲机会:欧洲已以床垫PU为切入跑通了解聚工业化,汽车PU若能复制,将成为高值化学回收的重要增量场景;亚太市场(含东南亚)在报废车管理规范化、值守式回收体系建设后也具备导入潜力。
下一步看点
工艺放大量产与质量一致性:再生多元醇在汽车内饰与NVH件等领域的性能边界与配方窗口验证;
闭环计量与认证:针对后消费PU的质量链与第三方核证方案;
法规落地:ELV条例三方谈判的目标水平、时间表与“后消费/预消费”口径,将直接影响回收路线的商业可行性。
信息咨询,老朋友请联系工作人员,新朋友请扫码,电话:18901309935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废塑料新观察
推荐文章
-
2025年9月是首个全国科普月,在此大背景下,日前(9月5日),浙江宁波国际会展中心,ChinaReplas2025 第八届中国国际塑料循环展上,全国塑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国合成树脂协会等单位负责 共同推杆,宣告《塑料 可回收再生设计指南》等 11 项国标正式亮相,2026 年 2 月 1 日起将全面实施。这批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的《塑料 可回收再生设计指南》等 11 项国家标准,由全国塑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5)归口管理,中国合成树脂协会塑料循环利用分会牵头协调,行业龙头企业、科研机构共同参与编制。标准的发布标志着我国塑料产业终于有了“怎么设计更易回收”的全国统一“说明书”,正式告别 “重被动回收、轻轻视设计” 的传统模式,迈入 “源头把控、全链协同”的循环新阶段。— 1 —标准 “定规矩”:从标签到结构全链条划重点现场业内专家权威解读再生塑料国标,凝聚共识推动产业转型。全国塑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15)秘书长陈敏剑指出,11 项再生塑料国标发布是响应双碳战略的关键成果,覆盖全产业链核心环节、凝聚百...
-
近期,美国特朗普政府已开始实行一系列举措,由环保署牵头发起,为美国全国范围内建设化学回收设施扫清障碍。— 1 —石油和塑料行业的塑料回收技术特朗普政府最近扫除了化学回收的一大障碍,即石油和塑料行业宣称的一套未经证实的技术,是解决全球塑料污染危机的灵丹妙药。如今,在前所未有的游说压力下,以及企业盟友在关键监管机构的稳固支持下,这些行业正呼吁在全国范围内建设化学回收设施,但专家们表示,这些设施污染严重,对气候变化造成灾难性影响,而且几乎完全无效。在宣传视频和政策情况说明书中,这些行业通常承诺实现塑料垃圾的“循环经济”,并声称可持续的回收技术——而不是限制生产——将解决世界塑料污染危机。 几十年来,石油和天然气公司都知道,大多数塑料——由化石燃料衍生的化学物质制成——无法使用传统方法回收。尽管该行业面临着被指控存在欺诈行为的州级和集体诉讼,但它现在仍在加倍努力,说服立法者和监管机构接受“先进回收”或化学回收。 这个术语涵盖了将塑料废物转化为化学品和燃料的各种化学过程,理论上这些化学品和燃料可以用...
-
9月5日,为期4天的ChinaReplas2025第32届中国国际塑料回收和再生大会暨第8届中国国际塑料循环展在浙江宁波圆满落下帷幕。这场聚焦塑料循环产业的年度盛会,以“用‘韧性、反卷、技术突围’,迎接中国‘强制使用再生塑料’时代的来临”为主题,吸引了全球超15个国家的专业观众团及全产业链专业观众参与,不仅展现了中国塑料循环技术的领先实力,更搭建了国际合作与行业创新的核心平台,为 “强制使用再生塑料” 时代来临的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01政策与技术碰撞绘就产业发展蓝图ChinaReplas2025第32届中国国际塑料回收和再生大会于9月2日在浙江·宁波泛太平洋大酒店率先启幕,以高浓度、高质量的内容,为中国塑料回收再生行业绘制了清晰的 “未来作战地图”。行业大咖齐聚,以远见洞察勾勒产业未来。主论坛与多场分论坛层层递进,覆盖政策解读、技术突破、产业协同等关键维度。政策端:解读《生态环境法典(草案)》“强制再生” 逻辑、“十五五” 塑料污染治理方向及国际文书新进展解读,助力企业合规布局。制度端:围绕 PCR 追溯体系、税务合规、可回收设计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