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回收,改变设计 | 品牌包装必须课
随着塑料污染治理和循环经济进程的加快,绿色设计正逐渐成为中国“双碳”战略与产业绿色转型的重要抓手。在中国国家标准体系优化过程中,绿色、低碳与资源高效利用被明确为核心方向。目前绿色产品标准体系以资源、能源、环境、产品品质与低碳五大维度构建了系统评价框架,在包装领域重点倡导减量化、无害化、可再生利用和环境影响最小化。
近年来,中国陆续出台了覆盖食品、化妆品、生鲜农产品及快递物流领域的强制性包装标准,重点实施过度包装限制,旨在减少包装冗余与浪费行为。
国家强制性包装标准


《塑料 产品可回收再生设计通用要求》行业标准,2025年5月已报批 《塑料 可回收再生设计指南 第1部分 PET材料》国家标准,2025年8月1日发布 《塑料 可回收再生设计指南 第2部分 HDPE材料》国家标准,2025年8月1日发布 《塑料 可回收再生设计指南 第3部分 PP材料》计划中 《塑料 可回收再生设计指南 第4部分 PE膜材料》计划中



联系我们,赋能您的绿色转型,如果您正在面临:
CPRRA-DfR专家团队是您的理想伙伴!我们提供:
立即咨询,让您的产品设计赢在起点!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废塑料新观察
分享
推荐文章
-
第16次北美(美国、墨西哥) 塑料回收再生行业考察 开始报名了!!! 随着塑料废弃物问题日益引起公众关注,物理与化学回收技术逐渐成为循环经济讨论的焦点。美国塑料公约(U.S. Plastics Pact)于2025年11月发布立场文件,明确表示支持在严格的管理框架下,将物理与化学回收作为塑料包装循环经济的补充性解决方案,而非替代减量、重复使用或机械回收的手段。 美国塑料公约(U.S. Plastics Pact)是一项旨在推动美国塑料包装可持续发展的行业倡议,于2020年正式启动,是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全球塑料公约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文件表示,这些技术不应被神化为“万能解药”,也不应被全盘否定,而应基于科学与系统思维,负责任地整合到更广泛的废物管理体系中。以下内容摘自该立场文件,如需阅读立场文件原文,可识别二维码: — 1 —什么是物理回收与化学回收?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正在制定的术语框架 ISO/CD 15270-1.3,回收技术可分为以下四类: 机械回收:传统方式,通过清洗、破碎、挤出等物理过程处理塑料,不改变聚合物结构。 物理...
-
塑料可回收再生设计(Design for Recycling, DfR)作为推动循环经济的关键技术体系,在全球范围内已形成较为成熟的标准与实践路径。然而,中国在这一领域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专业研究人员稀缺,部分探索甚至陷入误区。 本文以双易设计(Double E Design)标准为例,结合国际主流体系(如APR、RecyClass等)进行对比,剖析其存在的根本性问题,并呼吁行业回归科学、透明的技术路径。个体陷入误区,仅仅是个体成长过程,但是作为标准编制的专业机构,拿自己错误的认知去影响行业,尤其是给中国刚刚还在发展期初的DfR体系,造成混乱和混淆,这个就不对了,这是本文发布的初衷。 以下从13个可回收再生设计关键维度对比双易与APR、RecyClass、CPRRA-DfR的差异,系统分析其内在技术缺陷与认知错误: 注:该领域过于细分,加上有意无意的混淆和模糊,非长期研究DfR的研究者很难发现其内在缺陷和错误。 由以上技术细节的对比分析,我们发现了3个被忽视的事实: — 1 — 宣称“国际对标”,实为自我否定 双易设计在宣传中存在显著的前后矛盾。...
-
当前,我国塑料循环利用行业正行至一个关键的历史节点:“十四五”规划即将圆满收官,“十五五”发展的新篇章正待启航。站在承前启后的十字路口,行业在迎接广阔发展机遇的同时,也正经历着一场严峻的考验。多重挑战叠加,困局空前,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2025年,一系列错综复杂的内外部因素正共同塑造着行业的新常态: 市场竞争加剧:原生塑料(新料)价格持续处于低位,严重挤压了再生塑料的成本优势和利润空间。 成本刚性上涨:回收环节的收集、分拣、清洗成本居高不下,使企业的运营压力持续增大。 国际环境变幻:逆全球化浪潮涌动,国际贸易壁垒不断高筑,为相关产品的出口带来了不确定性。 下游需求疲软:整体经济环境影响下,下游企业订单骤减,采购价格承压,整个产业链都感受到了阵阵寒意。 挑战已然明晰,但破局之路在何方?企业如何在这场深度调整中锤炼内功、穿越周期,并捕捉到“十五五”的绿色新机遇?为了帮助行业企业厘清形势、探寻出路,中国合成树脂协会塑料循环利用分会(CPRRA)将在线举办 :2026塑料循环利用行业经营形势座谈会时间:2025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