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上方二维码,提交建议在全球塑料循环利用加速推进的背景下,再生塑料能否安全应用于食品包装成为社会和行业广泛关注的话题。与欧美、日韩等经济体的做法不同,中国目前尚未批准将再生塑料用于食品包装材料。这背后既有科学评估的结果,也有监管层出于食品安全风险控制的谨慎考量。 — 1 —国际趋势:再生塑料食品接触材料的广泛应用 在欧洲、北美、澳洲、日本、韩国、印度等多个国家和地区,饮料瓶回收再利用已成为常见做法。以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为例,这种材料广泛用于饮料瓶等食品包装容器。经过清洗、熔融和再加工后,国际上普遍认为符合安全标准的再生PET可重新用于食品包装,从而减少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 这种循环利用体系的建立,依托的是成熟的回收体系、严格的原料追溯机制以及权威的食品接触材料安全标准。例如,欧盟规定再生塑料必须来自可追溯的食品级原料,并通过高温脱挥、化学净化等工艺,以确保其安全性达到新料标准。 — 2 —中国的审慎立场:风险评估已完成,但尚未放行 根据近期对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
将消费后回收塑料(PCR)变为畅销海内外的“零碳文具”,是中国文具龙头得力集团走过的一场历时五年的绿色革命。在ChinaReplas2025第32届中国国际塑料回收和再生大会上,得力集团材料技术部经理吴威以《PCR材料对办公文具的“焕新”》为题,首次系统披露了此项革命的全链路路径:从2020年出发寻找GRS认证供应链,到累计开发200余款再生产品,最终于2025年6月在国内推出首套零碳系列,全面展示了得力在绿色转型中的探索与成果。吴威(得力集团 材料技术部经理)— 1 —PCR材料的应用:从质疑到接受在推广初期,PCR材料面临诸多质疑:消费者是否认可?成本是否过高?品质是否可靠?得力通过在设计阶段以再生料替代原生料并减少冗余部件,便于后端回收;在生产阶段引入光伏绿电与节能改造,持续提升能效;在使用过程不产生多余能耗,并鼓励回收,实现循环闭环。随后,得力与元气森林把成果写进“0碳计划”:采用再生料替代,核心品类再生料重量占比达50%,最高可达99%;实现清洁生产,厂区光伏发电量占当月总用电量比例超过25%;对绿电和再生材料仍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