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北美市场,洞察全产业链:2026美国塑料回收再生深度考察

一起出发
美国

考察计划(拟)


考察亮点

风向标大会:2026年2月23-25日,美国塑料回收再生大会(Plastics Recycling Conference)将在加州圣地亚哥召开——北美最老牌、最大规模、最多买家的年度行业盛宴; 政策窗口期:加州、新泽西、华盛顿等州已立法强制塑料包装2025-2030年再生含量达30-50%,并配套EPR与绿色采购激励;随美国“30%再生料”国家标准呼之欲出,全美供应链加速洗牌。此行可现场对接本土供应商,抢占再生塑料高溢价市场,把“美国强制令”转化为企业绿色盈利的新增长极; 协会官方背书:拜访美国塑料回收协会(APR)等权威机构,开展深度对话; 龙头企业深度拜访:12天行程,密集走访10+家回收、再生、装备、制品及贸易公司,现场看工艺、谈合作、签意向; 小而精的专业圈子:考察团人数严格控制在25人以内,同团皆为国内产业链决策层,私密交流、资源互补、合作升级。

往届考察回顾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废塑料新观察
分享
推荐文章
-
第16次北美(美国、墨西哥) 塑料回收再生行业考察 开始报名了!!! 随着塑料废弃物问题日益引起公众关注,物理与化学回收技术逐渐成为循环经济讨论的焦点。美国塑料公约(U.S. Plastics Pact)于2025年11月发布立场文件,明确表示支持在严格的管理框架下,将物理与化学回收作为塑料包装循环经济的补充性解决方案,而非替代减量、重复使用或机械回收的手段。 美国塑料公约(U.S. Plastics Pact)是一项旨在推动美国塑料包装可持续发展的行业倡议,于2020年正式启动,是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全球塑料公约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文件表示,这些技术不应被神化为“万能解药”,也不应被全盘否定,而应基于科学与系统思维,负责任地整合到更广泛的废物管理体系中。以下内容摘自该立场文件,如需阅读立场文件原文,可识别二维码: — 1 —什么是物理回收与化学回收?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正在制定的术语框架 ISO/CD 15270-1.3,回收技术可分为以下四类: 机械回收:传统方式,通过清洗、破碎、挤出等物理过程处理塑料,不改变聚合物结构。 物理...
-
塑料可回收再生设计(Design for Recycling, DfR)作为推动循环经济的关键技术体系,在全球范围内已形成较为成熟的标准与实践路径。然而,中国在这一领域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专业研究人员稀缺,部分探索甚至陷入误区。 本文以双易设计(Double E Design)标准为例,结合国际主流体系(如APR、RecyClass等)进行对比,剖析其存在的根本性问题,并呼吁行业回归科学、透明的技术路径。个体陷入误区,仅仅是个体成长过程,但是作为标准编制的专业机构,拿自己错误的认知去影响行业,尤其是给中国刚刚还在发展期初的DfR体系,造成混乱和混淆,这个就不对了,这是本文发布的初衷。 以下从13个可回收再生设计关键维度对比双易与APR、RecyClass、CPRRA-DfR的差异,系统分析其内在技术缺陷与认知错误: 注:该领域过于细分,加上有意无意的混淆和模糊,非长期研究DfR的研究者很难发现其内在缺陷和错误。 由以上技术细节的对比分析,我们发现了3个被忽视的事实: — 1 — 宣称“国际对标”,实为自我否定 双易设计在宣传中存在显著的前后矛盾。...
-
随着全球塑料污染治理的加速发展,“以设计为导向”正成为塑料包装治理的主流趋势。欧盟已明确要求到 2030 年,所有上市包装必须具备“设计可回收”的能力。联合国塑料公约谈判也将“优化塑料产品设计”列为塑料污染的核心治理手段之一。在中国,“十四五” 塑料污染治理行动方案明确提出 “积极推行塑料制品绿色设计”,塑料包装相关设计标准的制定也在持续提速。— 1 —全球趋势:设计正在成为塑料包装管理的“硬规定”越来越多国家将“设计可回收”纳入法律体系。以欧盟为例,2024 年通过的《包装与包装废弃物法规》(PPWR)规定,到 2030 年,所有上市包装必须具备“设计可回收”能力;2035 年起,包装是否能在现实条件下实现“规模化回收”也将纳入强制评估。这一机制首次将设计与回收体系协同纳入监管框架。随着塑料污染治理和循环经济进程的加快,绿色设计正逐渐成为中国“双碳”战略与产业绿色转型的重要抓手。在中国国家标准体系优化过程中,绿色、低碳与资源高效利用被明确为核心方向。目前绿色产品标准体系以资源、能源、环境、产品品质与低碳五大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