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浙江,全国首个实现“蓝色循环”沿海县(市、区)全覆盖

作者: 废塑料新观察
发布于: 2025-03-14 09:36
图片
大进军——技术突破+政策突破
倒计时 4 

主编评论

Editor's comment

企业可以通过参与废弃物回收与收集网络建设、投资再生技术研发与生产、加入“蓝色联盟”与产业协同、开展数字化与区块链技术应用、推动标准化与模式复制等方式参与“蓝色循环”项目,助力海洋塑料废弃物治理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彭主编: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7年塑料回收再生经验,负责塑料污染防治、rPET、打包站 3 个领域。文章信息咨询或讨论,提供行业信息

欢迎随时联系彭主编哦~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强废弃物循环利用,大力推广再生材料使用”。起源于台州的海洋塑料废弃物治理模式“蓝色循环”,在2023年获得联合国“地球卫士奖”。如今,台州、宁波等地多家企业涉足海洋塑料再生领域,逐步在沿海形成产业集聚。


 1 

“蓝色循环”模式

“蓝色循环”项目创始单位浙江蓝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陈光辉总结:“我们的模式就是‘市场化垃圾收集—高值化资源利用—国际化认证增值’。”企业组织渔民回收海上塑料瓶,利用区块链技术记录回收到再生的全过程,以此核算碳足迹并获得国际认证。一些关注碳减排的国内外企业愿意高价购买再生塑料,市场商机由此诞生。

2024年以来,“蓝色循环”模式在长三角区域乃至全国沿海省份复制推广。到去年底,浙江在全国首个实现沿海县(市、区)全覆盖。不过,如何破解商业可持续运转的难题,各地还在继续探索。

 2 

蓝景科技、宁波坚锋的实践

海上塑料瓶的回收量有限,要从单一的塑料瓶向海洋塑料废弃物全品类发展。针对渔网、缆绳、浮球等各类海洋塑料。

4月3日,蓝景科技在中国青岛西海岸与“海洋十年”国际合作中心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发起成立“海洋十年蓝色循环国际执行中心”,蓝景科技与战略伙伴法国威立雅环境集团的投资意向书也在此间签署。多方联合倡议: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建设“蓝色循环”,共同助力实现联合国“海洋十年”目标。此外蓝景科技在建设海洋可持续发展产业园项目;台州齐聚“海洋塑料蓝色工厂”项目已经建成4条生产线,另有1条在建,计划年再生能力达到2万吨。

除了产业化发展,还要开拓多元经营路径。例如,宁波坚锋新材料有限公司通过建设环保舱、环保主题咖啡馆等创新形式,将环保与文旅、商业、公益等领域结合,形成了多元化的生态价值链。这种跨界融合为环保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推动了环保产业的多元化发展。将海洋废弃物回收与文旅、公益结合,形成了多元化的商业模式。

据介绍,“蓝色循环”行动实施以来,得到了联合国及中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也汇聚了众多国际企业和组织的力量,包括“海洋十年”国际合作中心、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IFC)、法国威立雅环境集团、德国TüV莱茵集团、终结塑料垃圾联盟(AEPW)等积极参与。目前,已有146家企业组织与1.2万艘船舶加入行动,惠及1300多名低收入民众,收集海洋废弃物达12073吨,约4300平方公里海域由此得到守护。

ChinaReplas2025

第31届中国国际塑料回收和再生大会

3月18-21日,张家港

已邀请蓝景科技、宁波坚锋参会

深度洞察“十四五”“十五五”规划下的国运级产业机遇
把握塑料循环技术与政策双重突破的力量
探索数字化、AI及具身智能带来的颠覆性变革
以全新的认知
带您走进塑料回收再生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快速通道

图片

会议议程

3月18日

本地企业参观

3月18日

19:00-23:00

ChinaReplasT&P2025第三届塑料污染防治理论与实践论坛

主题:塑料的哲学:技术领先与文明滞后

(全球同步)

3月19日

全天

PlasFuture2025塑料污染防治与回收再生论坛

主题:技术突破+政策突破

3月19日

下午

ChinaReBaling2025第四届塑料回收打包站与分拣中心论坛

主题:新模式、新装备

3月19日

晚上

晚宴

金苹果颁奖

2024年塑料回收示范企业颁奖

3月20日

全天

ChinaRePET2025PET循环论坛

主题:竞争优势的来源:工艺、装备、数字化的持续升级

3月20日

上午

ChinaRePolyHP2025聚烯烃(PE/PP)硬质包装循环论坛

主题:规模化的本质是效率

3月20日

下午

ChinaRePolyFP2025聚烯烃(PP/PE)软包装膜发泡材料循环论坛

主题:闭路循环的制度建设与商业实践

3月21日

全天

CPRRA-DfR2025中国国际塑料产品“为了回收的设计”大会

主题:可回收再生设计标准和技术体系建设

独立会议,单独报名

(注:中英文同传,日程会持续升级,不另行通知,以当天会议安排为准。)
图片
信息来源:新华社、钱江晚报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废塑料新观察
分享

推荐文章

  • 2025-10-10
    废塑料新观察
    扫描上方二维码,提交建议联合国推动的全球塑料条约谈判正面临新的不确定性。在多年协商未果后,原本被寄予厚望的国际协定如今似乎陷入了“原本被视为希望之光的全球塑料条约,如今却显现出愈发不确定的前景”的尴尬境地。 — 1 —主席离任引发外界担忧 据《卫报》10月7日报道,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负责主持塑料条约谈判的官员路易斯·瓦亚斯·瓦尔迪维索(Luis Vayas Valdivieso)确认将因“个人与职业原因”离职。他在接受采访时坦言,塑料条约谈判过程中“确实存在一些挑战”。 这次离任发生在8月日内瓦特别会议未能达成共识之后。此次会议原被视为推动条约迈向最终框架的重要节点,但分歧依旧严重,使得条约未来前景更加黯淡。 — 2 —分歧焦点:治理范围与优先方向 目前,国际社会在条约的方向上分成两派: 一方认为应聚焦于清理现有塑料污染和完善全球回收基础设施,以推动资源循环与技术合作; 另一方则主张对塑料生产总量设定上限,从源头限制塑料消费增长。 这场分歧反映出各国在经济利益与环保承诺之间的权衡。许多发展中国家担心严格的生产...
  • 2025-10-10
    废塑料新观察
    2025年9月,中国合成树脂协会塑料循环利用分会(CPRRA)陈俊青,在ChinaReplas2025第32届中国国际塑料回收和再生大会,介绍了CPRRA推出的DfR(Design for Recycling)可回收再生设计与PCR(Post-Consumer Recycled plastic)消费后再生塑料追溯的标准认证体系。陈俊青(中国合成树脂协会塑料循环利用分会)— 1 —CPRRA-DfR:中国首个可回收再生设计体系CPRRA-DfR是中国目前唯一系统化的塑料可回收再生设计体系,涵盖以不同塑料材料类别而制定的设计指南、测试方法、实验室检测、技术委员会、评价/认证,以及国际化对标。该体系已形成:国家标准:《塑料 可回收再生设计指南》(PET、HDPE);团体标准:PET、HDPE容器包装产品可回收再生设计指南;协会文件:PP容器包装产品可回收再生设计指南(有色、无色及白色)、PE薄膜。可回收再生设计体系“以终为始”,从回收再生角度,引导上游生产企业优化塑料产品设计,避免使用难回收材料(如PVC、PETG等),控制颜色、标签、胶黏剂、附件等设计元素,提升塑...
  • 2025-10-10
    废塑料新观察
    扫描上方二维码,提交建议2025年10月8日,惠城环保子公司广东东粤化学科技有限公司20万吨/年混合废塑料资源化综合利用示范性项目顺利复产并实现稳定生产。 — 1 —项目复产告捷,稳定运行与产品交付 项目团队通过多轮优化改造,成功推动复产进程。复产后,装置迅速进入平稳运行状态,所产出的塑料裂解轻油产品经第三方检测,各项指标均符合标准,并已成功发往泉州交付客户。此次交付标志着20万吨/年项目迈入产品市场化应用的新阶段,为废塑料资源化技术的规模化推广奠定了实践基础。 项目产出的塑料裂解轻油作为绿色化工原料,可替代传统化石资源,广泛应用于化工合成、高分子材料制备等领域。该产品不仅契合“双碳”目标下石化行业对低碳、循环原料的迫切需求,也为产业绿色转型提供了源头解决方案。 客户接收产品后,将用于进一步深加工,生产循环聚烯烃等高附加值材料,形成“废塑料-高附加值化工原料-循环化学材料”的完整产业链。这一模式从根源上解决了低值废塑料“处理难、污染大”的行业痛点,实现了废塑料的高效资源化与高质量循环利用。 — 2 —技术支撑...
  • toolbar
    联系电话:010-62665052
  • toolbar
    联系邮箱:huyang@gjjy55.wecom.work
  • toolbar
    toolbar
  • toolbar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