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塑料阻击战:IMO新规能否在2030年前实现零排放?

作者: 海洋塑料阻击战:IMO新规能否在2030年前实现零排放?
发布于: 2025-02-18 08:49

ChinaReplas T&P 2025

第三届塑料污染防治理论与实践论坛

主题:关于塑料的哲学

倒计时 28 
根据国际海事组织(IMO)官网近日消息,国际海事组织防止和应对污染分委会第12次会议(PPR12)于2025年1月27-31日在伦敦IMO总部召开,重点审议了化学品安全和污染风险评估及IBC规则修正案的准备工作、MARPOL附则II修订、水下清洗相关事项指南的制定、减少国际航行船舶黑碳排放对北极地区影响、EGCS排放水排放评估、SCR指南修订、IBTS指南审议及IOPP证书和油类记录簿修订、MARPOL附则IV和相关指南修订、处理船舶海洋塑料垃圾行动计划的后续工作等议题,并成立了海洋生物安全、防止船舶造成空气污染、船舶海洋塑料垃圾三个工作组以及加注船载运生物燃料混合物和MARPOL附则IV修订两个起草组。

编者按

本文通过梳理《2025年船舶海洋塑料垃圾行动计划》最新草案与全球实践,揭示了海洋塑料治理的多维框架:从渔船、港口到国际协作,覆盖污染全链条系统性地阐述;既展现技术乐观主义(如区块链追溯),也直面南北分歧与执行难题的矛盾性;提出“循环经济+数据治理”的创新路径,呼应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 14)的前瞻性但发展中国家资金缺口未被充分量化,且塑料替代品生态风险未深入探讨。总体而言,IMO行动计划为海洋保护提供了里程碑式蓝图,但其成效将取决于各国能否超越短期利益,践行“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


李 编  博士

高分子物理与化学专业

进入废塑料化学循环领域4年

专注PET、PE、UPR等化学回收

— 1 

海洋塑料危机的全球挑战

海洋塑料污染已成为全球环境治理的焦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统计,每年约800万吨塑料垃圾流入海洋,其中船舶活动(包括渔业和航运)贡献显著。IMO的数据显示,废弃渔具占海洋塑料垃圾的10%-20%,而塑料颗粒泄漏事件频发,进一步加剧了生态灾难。若不加干预,到2050年海洋塑料总重量或将超过鱼类。

在此背景下,IMO于2025年1月通过《2025年船舶海洋塑料垃圾行动计划》草案,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减少渔业与航运塑料排放”“提升港口处理能力”等五大目标,标志着全球海洋塑料治理进入系统性攻坚阶段该草案计划提交至2025年4月7日至11日召开的海上环境保护委员会第83届会议(MEPC 83)审议,以期获得最终批准。

《2025年船舶海洋塑料垃圾行动计划》是对2018年通过的初始版本进行修订后的成果,充分考虑了近年来相关措施的实施进展。草案中提出的各项举措预计将在2030年前完成,主要目标包括:
  1. 减少渔业活动产生的塑料废弃物
  2. 降低航运业对海洋塑料污染的贡献
  3. 提升公众环保意识,加强海员培训与教育
  4. 优化港口接收设施,提高塑料垃圾处理效率
  5. 增强对船舶塑料排放问题的认知
  6. 推动国际间的协作与资源共享

此外,IMO污染预防和应对小组委员会还对行动计划的实施时间表进行了更新,将各项任务按短期、中期、长期和持续性进行分类,以确保目标的逐步实现。

— 2 

行动计划的核心措施:

从源头到终端的系统性方案

2.1.  强制措施与技术创新
  • 塑料颗粒运输管控:草案要求制定强制性规则,规范货运集装箱运输塑料颗粒的防泄漏标准,并推出《清理塑料颗粒最佳实践导则》,明确应急响应与成本分摊机制。
  • 废弃渔具追踪系统:IMO将建立全球数据库,记录渔具丢失的时间、位置及类型,结合区块链技术实现全流程追溯,为责任认定提供依据。

2.2.  港口设施与循环经济

IMO通过《塑料垃圾港口接收设施技术经济可行性指南》,推动全球港口升级垃圾处理能力。例如,挪威与中国浙江合作试点“蓝色循环”模式,通过补贴和市场化运作,将海洋塑料转化为纺织原料,已回收超1万吨废弃物。小型港口可通过收取船舶停靠费覆盖成本,大型港口则探索废物资源化盈利路径。

2.3.  公众意识与行业转型
  • 渔民参与机制:中国浙江通过“渔嫂协会”动员渔民回收垃圾,以低价电池置换和补贴激励100余艘渔船加入,单船年均回收量达5公斤。
  • 船员培训计划:IMO要求将塑料管理纳入海员必修课程,并通过社交媒体推广环保案例,提升行业责任感。

— 3 

全球协作与治理挑战

3.1.  南北合作与技术转移

发展中国家因基础设施薄弱,成为塑料泄漏重灾区。IMO通过GloLitter伙伴关系项目,向小岛屿国家输出无人打捞船等设备,并设立污染治理基金。中国提议通过“装备输出+案例复制”模式,推动南南合作。

3.2.  法规冲突与执行难题

尽管IMO要求2025年起400总吨以上船舶强制使用垃圾记录簿,但部分国家仍面临执法资源不足的问题。此外,全球塑料污染谈判(如INC-5)因生产国与消费国利益分歧陷入僵局,凸显国际共识的脆弱性。

— 4 

未来展望:从愿景到落地的关键路径

IMO计划在2025年4月的MEPC 83会议上敲定行动计划细节,并启动《MARPOL公约》附则修订程序。若措施全面落实,预计到2030年船舶塑料排放量可减少50%。然而,成功仍需依赖:
  • 技术创新:推广荷兰“海洋清理者”等自动化设备,降低垃圾回收成本。
  • 市场机制:通过碳定价和塑料税,将环境成本内部化。
  • 数据驱动:利用卫星与无人机监测垃圾分布,动态优化治理策略。

ChinaReplas T&P 2025

   第三届塑料污染防治理论与实践论坛   

会议主题:关于塑料的哲学

主办方:中国合成树脂协会

2025年3月18日 19:00-23:00,苏州

会议语言:中英文同传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废塑料新观察
分享

推荐文章

  • 2025-07-25
    废塑料新观察
    中国“强制使用再生塑料”时代第1展 2025年9月3-5日·浙江宁波点击上图,提前注册观众,限时免门票福建联合石油化工有限公司通过自主研发的“膜到膜”闭环回收技术,成功将工业废塑料包装膜升级为可直接接触食品的高品质再生膜,实现了从“工业废料”到“安全食品级”的跨越,填补了国内相关技术空白。— 1 —原级循环:废塑料无需降级的重生之路 在福建联合石化全自动包装厂房,再生膜卷通过自动化机组一次性完成制袋、填充、封口,全程高效低碳。从2023年开始,福建联合石化就试点开展塑料包装薄膜的原级回收再利用工作。福建联合石化聚烯烃业务团队班长陈龙称:“我们用塑料包装好产品卖给下游企业,将(下游企业)废弃的塑料袋回收,进行二次加工转化为食品接触级再生原料,之后这些塑料原料再次踏上‘改造’之路,加工成符合国际标准的食品级包装膜,实现了塑料的‘原级循环’。”这就是FFS再生膜原级循环利用技术。过去,工业废塑料多以焚烧或填埋处理,回收效率低、循环利用次数受限且污染大。现在,通过“膜到膜”的闭环技术,实现了废塑料的循环利用。— ...
  • 2025-07-25
    废塑料新观察
    中国“强制使用再生塑料”时代第1展 2025年9月3-5日·浙江宁波点击上图,提前注册观众,限时免门票 热固性复合材料回收问题日益突显:在欧洲向循环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复合材料,尤其是热固性复合材料的可持续管理成为重要议题。虽然复合材料废弃量相比塑料、铝等材料较小,但其特殊的应用场景与结构特性使其回收面临更多挑战。 欧洲复合材料工业协会(EuCIA)近期发布研究指出,尽管市场存在一定的回收潜力,但当前欧洲范围内复合材料固废的回收利用率仅约5%,远未形成有效的闭环体系。 — 1 —2025年可回收量估算:理论与现实的巨大落差 为辅助政策制定与基础设施布局,EuCIA构建了一个以各国GDP为基础的预测模型,初步估算2025年欧洲热固性复合材料的废弃总量将达到约91.4万吨(914千吨)。 然而,实际能够被收集并用于回收的量远远低于理论预测值。综合多种因素评估,到2025年,真正可用于回收的热固性复合材料废弃物可能仅为22.8万吨(228千吨),仅为预测值的25%。 造成巨大落差的主要原因包括: 部分复合材料部件(如风电叶片)被出口至非欧洲地区...
  • 2025-07-25
    废塑料新观察
    中国“强制使用再生塑料”时代第1展 2025年9月3-5日·浙江宁波点击上图,提前注册观众,限时免门票顺平县先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成立于1984年,是一家专注于塑料清洗回收设备研发、设计、制造与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经过近40年的行业深耕,公司已发展成为北方地区规模领先的塑料回收设备制造商,产品远销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塑料回收再生及加工领域提供高效、智能的解决方案。 公司总部位于河北省顺平县,占地面积35,000平方米,拥有标准化生产厂房18,000平方米,配备先进制造设备和专业研发团队。依托雄厚的技术实力和丰富的行业经验,我们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定制化塑料回收清洗系统,涵盖PET、HDPE、PP、ABS、PS、PC等多种材料的冷、热洗处理方案。 — 1 —核心业务与产品优势01PET回收清洗流水线:针对不同原料特性及客户需求,提供RPET瓶片、3A级片材、蓝白片等高品质PET清洗方案,优化脱标、破碎、分选、漂洗等工艺流程,确保成品纯净度与产能效率。02多元化塑料处理方案:为HDPE、PP、ABS等材料设计定制化热洗或冷洗系统...
  • 联系电话:010-62665052
  • 联系邮箱:huyang@gjjy55.wecom.work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