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塑料新国标刷屏!多家媒体点赞:破解回收痛点,覆盖“设计、安全、评价、标识”完整体系

作者: 废塑料新观察
发布于: 2025-09-10 09:40
2025年9月3日,《塑料 可回收再生设计指南》等国家标准新闻发布会及宣贯会,在 ChinaReplas2025 第 8 届中国国际塑料循环展上圆满举办。全国多家媒体与行业平台对此次活动进行了报道,引发业内广泛讨论,为塑料循环产业发展提供了方向支持。
— 
体聚焦,解读标准深远意义

经济日报、中国日报、中华网、凤凰网、中华环境、千龙网、企业日报等主流媒体及其新媒体平台发布报道,深入解读这批国家标准对于推动塑料全产业链绿色低碳转型、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的重大战略意义。报道普遍指出,此次发布的11项国标是响应“双碳”战略、破解行业痛点的关键成果,构建了覆盖设计、安全、评价、标识的完整体系,不仅为产业绿色转型提供了“制度基石”和“指挥棒”,更是应对国际绿色贸易壁垒、引导全产业链协同升级的有力武器。

— 
电视媒体重磅报道,提升公众认知广度

本次标准的发布不仅获得了平面及网络媒体的关注,更吸引了主流电视媒体的目光。浙江电视台、北京卫视和北京新闻、央视频均对此事进行了突出报道。

浙江卫视报道截图

北京卫视报道截图

央视频报道截图

— 
技术案例获广泛传播,“秀科技”引领设计风潮

各家媒体在报道中,均特别关注了代表性企业如艾利丹尼森、深洋宝宝科技、UPM胶黏材料等展示的符合新标准理念的创新产品与技术。可水洗标签、海洋回收塑料制成的包装瓶、全化学回收面材等“黑科技”案例通过图文和视频形式被广泛传播,生动形象地诠释了“小设计如何破解回收大难题”,让公众和业界直观感受到“设计革命”带来的巨大潜力,极大地增强了标准落地的信心。

参编单位接受媒体采访
标准参编单位成果展示墙
— 
后续行动引期待,智能体与试点成热点

针对中国合成树脂协会塑料循环利用分会常务副会长王旺透露的“智能体+培训+试点”三维推广计划,媒体和行业表现出浓厚兴趣。全球首个塑料可回收设计智能体平台、标准落地纪录片拍摄、首批10个试点城市和20家示范企业等具体抓手,被视为确保标准“活起来”、“用起来”的关键,相关进展已成为行业持续跟踪报道的热点。

《塑料 可回收再生设计指南》等11项国家标准的发布,不仅是一次重要的标准更新,更是一次深刻的产业理念变革,其影响力正通过全国媒体的广泛报道持续扩散,凝聚起全行业迈向绿色循环发展的共识。媒体的热烈反响充分证明了此项工作的必要性和前瞻性。作为标准的牵头协调单位之一,中国合成树脂协会塑料循环利用分会将继续与各方携手,全力推动标准的宣贯、落地与实施,为中国乃至全球的塑料循环经济发展贡献坚实的力量。

图片
标准咨询,老朋友请联系工作人员,新朋友请扫码咨询,电话:18901309935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废塑料新观察
分享

推荐文章

  • 2025-09-10
    废塑料新观察
    根据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发布的最新信息,2025年8月期间,FDA共发布了5项食品级再生塑料的无异议函(No Objection Letter, NOL),涉及化学回收与物理回收两种工艺,涵盖PET、PP、HDPE等聚合物,获函企业分别来自中国、法国、荷兰、墨西哥和印度。8月28日,法国Carbios其化学回收工艺生产的对苯二甲酸(TA)单体已获美国FDA第407号无异议函批准,可作为生产PET及其他聚酯材料的单体,并授权用于食品接触应用。8月4日,墨西哥的塑料改性企业Compuestos Tknset S de RL de CV  获得美国 FDA 第 406 号无异议函:其以物理回收工艺生产的聚丙烯(PP)再生料,在原料 100 % 来源于已授权食品接触制品且完全符合相关法规的前提下,可用于 E–G 类使用条件(常温至 100 °C 高温长期接触)下的所有食品接触材料。8月7日,荷兰的聚酯再生技术公司CuRe Technology BV 其化学回收工艺再生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已获美国 FDA 第 405 号无异议函:在原料 100 % 来自已授权食品接触制品且完全符合相关...
  • 2025-09-10
    废塑料新观察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是一种广泛应用但回收率低的塑料。研究人员通过氨解反应将废弃PET塑料化学再利用,成功合成出一种新型的固态二氧化碳吸附材料——双氨基酰胺(BAETA)及其低聚物(OLs)。BAETA展现出优异的二氧化碳选择性、在高温下的热稳定性(>250°C),以及良好的循环使用能力(多达150次循环)。该材料能够在烟道气(5-20% CO₂)和空气(400 ppm CO₂)中高效捕集二氧化碳,即便在潮湿条件下也不影响其吸附能力。本研究验证了从未经处理的消费级废PET(1千克)中大规模制备该材料的可行性,为塑料污染与碳排放问题提供了潜在的双重解决方案。— 1 —背景介绍:从“塑料灾难”到“气候希望”PET是目前世界上最常见的塑料之一,年产量已达7000万吨,占全球塑料总产量的18%。然而,其中约85-90%的PET最终进入焚烧或填埋处理环节,仅有10-15%被真正回收,而这些回收方式多为机械回收或化学裂解,其成本高、效率低、市场需求弱。 另一方面,为应对气候变化,全球亟需大规模部署碳捕集与封存技术(CCS)。预计到2050年...
  • 2025-09-09
    废塑料新观察
    2025年9月是首个全国科普月,在此大背景下,日前(9月5日),浙江宁波国际会展中心,ChinaReplas2025 第八届中国国际塑料循环展上,全国塑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国合成树脂协会等单位负责 共同推杆,宣告《塑料 可回收再生设计指南》等 11 项国标正式亮相,2026 年 2 月 1 日起将全面实施。这批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的《塑料 可回收再生设计指南》等 11 项国家标准,由全国塑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5)归口管理,中国合成树脂协会塑料循环利用分会牵头协调,行业龙头企业、科研机构共同参与编制。标准的发布标志着我国塑料产业终于有了“怎么设计更易回收”的全国统一“说明书”,正式告别 “重被动回收、轻轻视设计” 的传统模式,迈入 “源头把控、全链协同”的循环新阶段。— 1 —标准 “定规矩”:从标签到结构全链条划重点现场业内专家权威解读再生塑料国标,凝聚共识推动产业转型。全国塑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15)秘书长陈敏剑指出,11 项再生塑料国标发布是响应双碳战略的关键成果,覆盖全产业链核心环节、凝聚百...
  • 联系电话:010-62665052
  • 联系邮箱:huyang@gjjy55.wecom.work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