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 可回收再生设计指南》等11项国标发布,建塑料循环标准体系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废塑料新观察
分享
推荐文章
-
近期,美国特朗普政府已开始实行一系列举措,由环保署牵头发起,为美国全国范围内建设化学回收设施扫清障碍。— 1 —石油和塑料行业的塑料回收技术特朗普政府最近扫除了化学回收的一大障碍,即石油和塑料行业宣称的一套未经证实的技术,是解决全球塑料污染危机的灵丹妙药。如今,在前所未有的游说压力下,以及企业盟友在关键监管机构的稳固支持下,这些行业正呼吁在全国范围内建设化学回收设施,但专家们表示,这些设施污染严重,对气候变化造成灾难性影响,而且几乎完全无效。在宣传视频和政策情况说明书中,这些行业通常承诺实现塑料垃圾的“循环经济”,并声称可持续的回收技术——而不是限制生产——将解决世界塑料污染危机。 几十年来,石油和天然气公司都知道,大多数塑料——由化石燃料衍生的化学物质制成——无法使用传统方法回收。尽管该行业面临着被指控存在欺诈行为的州级和集体诉讼,但它现在仍在加倍努力,说服立法者和监管机构接受“先进回收”或化学回收。 这个术语涵盖了将塑料废物转化为化学品和燃料的各种化学过程,理论上这些化学品和燃料可以用...
-
9月5日,为期4天的ChinaReplas2025第32届中国国际塑料回收和再生大会暨第8届中国国际塑料循环展在浙江宁波圆满落下帷幕。这场聚焦塑料循环产业的年度盛会,以“用‘韧性、反卷、技术突围’,迎接中国‘强制使用再生塑料’时代的来临”为主题,吸引了全球超15个国家的专业观众团及全产业链专业观众参与,不仅展现了中国塑料循环技术的领先实力,更搭建了国际合作与行业创新的核心平台,为 “强制使用再生塑料” 时代来临的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01政策与技术碰撞绘就产业发展蓝图ChinaReplas2025第32届中国国际塑料回收和再生大会于9月2日在浙江·宁波泛太平洋大酒店率先启幕,以高浓度、高质量的内容,为中国塑料回收再生行业绘制了清晰的 “未来作战地图”。行业大咖齐聚,以远见洞察勾勒产业未来。主论坛与多场分论坛层层递进,覆盖政策解读、技术突破、产业协同等关键维度。政策端:解读《生态环境法典(草案)》“强制再生” 逻辑、“十五五” 塑料污染治理方向及国际文书新进展解读,助力企业合规布局。制度端:围绕 PCR 追溯体系、税务合规、可回收设计标...
-
要点速览: 从报废汽车中“无拆解”获取高纯度PU泡沫废物流,直接进入解聚(化学回收)制多元醇流程,简化作业、降低成本与杂质风险。 典型乘用车含22–28 kg聚氨酯,其中10–15 kg来自座椅,回收潜力可观。 路径有望助力满足欧盟《报废车辆条例(ELV)》即将生效的再生成分目标与车企可持续承诺。 该计划与陶氏RENUVA™化学回收项目组合相衔接,后者已在法国实现工业化规模的PU解聚制多元醇并用于新制品循环。 — 1 —事件概述:从MoU到“免拆解”技术里程碑陶氏与Gruppo Fiori宣布,在双方2024年签署的合作备忘录基础上,联合开发的报废车PU泡沫“免拆解”回收流程取得最新进展。该流程跳过传统的零部件拆解环节,即可从整车处置环节中获得适于解聚的高纯度PU废料,进而进入化学回收,制得含再生成分的多元醇,为汽车行业建立闭环循环提供新通道。 — 2 —为什么是PU泡沫?规模与价值PU因舒适性、安全性与轻量化在车内大量应用。行业数据与企业新闻稿均显示,一辆普通乘用车含约22–28 kg PU,其中10–15 kg用于座椅。这部分物料若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