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每天洗的衣服,正在偷偷污染地球?科学家一文解释“微纳塑料释放”的真相丨Nature water重磅论文

作者: 废塑料新观察
发布于: 2025-04-27 08:59

摘要:合成纺织品是微塑料纤维污染的重要来源。虽然纺织品洗涤过程中微塑料纤维的释放机制得到了很好的研究,但对纳米塑料的释放知之甚少。发表了对聚酯纺织品洗涤和磨损过程中释放的纳米塑料部分的首次研究;然而,人们对所观察到的亚微米颗粒的化学成分提出了质疑。使用分析方法的组合,我们在这里显示,12种不同的聚酯纺织品在洗涤过程中每克纺织品释放4.6×10^10至8.9×10^11个颗粒,平均尺寸为122-191nm。释放的亚微米颗粒的数量不受切割方法或织物结构的显著影响,但正相关与洗涤前纤维表面存在的亚微米颗粒数相比,差异显著(P<0.01)。提取的亚微米颗粒的可溶于乙醇。这些颗粒最有可能是水不溶性的聚我们的研究结果清楚地表明,迫切需要更好地了解水的贡献,不溶性低聚物颗粒对环境的人为纳米塑料污染。



EDITOR

编者按


本文以严谨的实验设计、详实的多维度分析,为微纳污染的界定和测量树立了新的范式。特别是在鉴别“低聚物颗粒”与“真正纳米塑料”方面提供了重要突破。同时,也提醒我们环保政策不能只盯住“微塑料”,更细的纳米尺度污染或许才是潜在杀手

李 编  博士

高分子物理与化学专业


进入废塑料化学循环领域4年,专注PET、PE、UPR等化学回收


微塑料污染作为一个全球性环境问题,已经引起广泛关注。然而,相比微米级的微塑料纤维,人类对纳米尺度的塑料颗粒知之甚少。聚酯织物广泛应用于日常服饰、家居和工业材料,洗涤时产生的污染常被忽视。过去研究多集中于微纤维释放,而忽略了尺寸更小、危害潜力更大的亚微米颗粒。研究者认为,后者由于粒径小、数量多、更易穿透细胞膜,可能对生态系统与人类健康构成更大威胁。

— 1 

研究方法

本文作者从市面上选取了12种不同结构的聚酯织物,采用剪刀和激光两种裁剪方式,并进行了标准化的模拟家用洗涤实验。研究中使用了纳米颗粒追踪分析(NTA)、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能谱分析(EDX)和热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py-GC-MS)等多种手段来表征颗粒数量、形态和化学成分。此外,利用乙醇溶解实验区分低聚物与真实纳米塑料的比例。

图1 12种涤纶织物在洗涤过程中释放的亚微米粒子

— 2 

结果分析

(1)颗粒数量与尺寸

12种织物在一次洗涤中释放出的亚微米颗粒数目从4.6×10^10到8.9×10^11不等,颗粒平均直径为122–191纳米。释放数量与织物表面初始附着的颗粒数量高度相关,而与裁剪方式、纱线类型、织物结构无显著相关。

图2 反复洗涤对四种织物释放的亚微米颗粒数量的影响

(2)重复洗涤实验

多次洗涤显示,绝大多数颗粒(73–87%)在首次洗涤中释放,之后释放量快速下降,说明这些颗粒并非在洗涤中形成,而是洗涤时从纤维表面剥离。

图3 聚酯纤维表面的亚微米颗粒

(3)颗粒组成与来源

SEM与EDX分析证实,大多数颗粒形态一致,主要由碳和氧组成,未发现硅等添加剂痕迹。乙醇溶解实验进一步揭示,这些亚微米颗粒中大部分是PET低聚物,而非聚合度更高的纳米塑料。

图4  选定的亚微米颗粒的STEM和元素分析。

(4)热解分析

热解质谱结果显示,洗涤液中释放的颗粒与PET标准物在乙醇提取后的组分高度一致。由此可判定,大部分颗粒为非目标添加的聚酯低聚物,而非真正聚合形成的塑料。

图5  水不溶性亚微米颗粒在乙醇处理过程中溶解。

图6  PET标准品和洗涤过程中从聚酯纺织品中提取的亚微米颗粒的py-GC-MS色谱图。

— 3 

讨论与启示

这项研究为我们理解合成纺织品在日常使用中对环境造成的纳米污染提供了实证依据。其关键发现如下:
  • 纤维生产工艺是颗粒形成的根源,洗涤只是释放这些颗粒的过程;
  • 织物外观和类型无法作为污染潜力的指标,消费者无法通过肉眼辨识低污染织物;
  • 传统的微塑料监测方法难以有效区分低聚物与纳米塑料,需引入溶解性测试作为新标准;
  • 乙醇可有效区分低聚物与纳米塑料,有望成为环境样品前处理的关键工具
(文章来源:Nature Water 点击阅读原文可查看原始文献)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旨在传播行业新闻和科研成果,促进塑料循环利用领域的交流,不用做任何商业用途。若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修改或删除。

图片
信息咨询,老朋友请联系工作人员,新朋友请扫码咨询
废塑料新观察|解锁深度价值

周报/月刊,即刻订阅

✅ 日版:早6/8点推送,快速掌握行业动态

✅ 周报:周日/周一发布,梳理一周大事,洞察趋势

image.png

image.png

✅ 月刊:1期/月深度专题,打造行业前瞻智库

2025年1月刊

2025年2月刊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废塑料新观察
分享

推荐文章

  • 2025-09-28
    废塑料新观察
    国内热点1、中国资环塑料再生公司与惠城环保达成战略合作意向! 2、阜阳中福再生塑料加工汽车配件项目环评受理 3、威立雅中国发布2024年ESG报告 4、恒誉环保智能热解装备发往辽宁 5、英瑞特和日本蝶理签约,布局全球纺织服饰循环产业链 6、晋中锦源废塑料精选破碎生产线试产成功 7、宣恩县友联塑业PE造粒生产线通过环保验收 8、南安再生资源绿色分拣中心启动  9、成都双首创!再生资源减排项目、碳资产开发贷落地 10、孝感市可回收物分拣中心投运 11、东江环保珠海永兴盛热熔胶粒项目成功扩产 12、乐橘rHDPE,获美国FDA无异议函国际热点13、欧洲需求低迷致回收材料价格承压 14、Starlinger聚丙烯瓶盖“再生塑料”回收工艺获批 15、费列罗包装:92%可回收再生设计+5.8%再生塑料 16、Recoup曝光英国塑料税下再生含量虚假声明 17、再生材料跨界破局 全球多领域现可持续创新案例 18、苏黎世联邦理工携手多企业 攻关废塑料气化循环项目 19、MOL集团废塑料热解工艺试运行,年计划处理5万吨 20、NextLooPP的100%食品级再生聚丙烯 (rPP) 获批 21、荷兰...
  • 2025-09-28
    废塑料新观察
    扫描上方二维码,提交建议近年来,随着欧盟在一次性塑料、包装回收和循环经济方面推进立法,塑料废物的可追溯性与认证体系建设已成为行业关注的核心。作为一个跨行业、以“塑料可回收性 + 回收过程 + 再生材料可追溯性”为三大支柱的非营利平台,RecyClass 在短短三年内已覆盖欧洲逾 60% 的塑料回收装机能力,这一数字在业内引起广泛关注。 下面,我们从认证机制、行业意义、挑战与未来前景几个维度来审视这个现象。 — 1 —RecyClass 的认证机制与覆盖构成 认证体系结构:RecyClass 的认证主要包括 三大模块: Recyclability 认证(针对塑料包装或产品的设计可回收性) Recycling Process 认证(针对回收工厂的流程、记录与追踪) Recycled Plastics Traceability 认证(针对再生塑料在价值链中的追溯、含量验证) 其中,Recycling Process 认证 是整个体系的“源头”,它要求回收厂须遵循 EN 15343:2007 标准(关于塑料再生回收的可追溯性与合规性)以及 ISO 22095(链式监管、责任传递体系)等标准进行审计与运营控制。 审核内容包括:输...
  • 2025-09-28
    废塑料新观察
    扫描上方二维码,提交建议2025年9月26日,中国资源循环集团塑料再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资环塑料再生公司”)与青岛惠城环保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300779,以下简称“惠城环保”)签署《意向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资源获取、化学循环、科研开发等多个领域开展深度战略合作,共同推动我国废塑料资源循环利用产业迈向高质量、规模化、标准化发展新阶段。 — 1 —强强联合:央企与民企携手布局塑料循环新赛道 惠城环保作为一家专注于绿色循环技术研发与应用的上市企业,始终坚持以原始技术创新为核心,致力于解决工业固废、废塑料等环境治理难题,拥有世界领先的混合废塑料深度催化裂解(CPDCC)等核心技术。 中国资环塑料再生公司是中国资源循环集团全资子公司,肩负“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建设美丽中国,践行‘双碳’目标‘两新’政策,为全球‘白色污染’治理提供中国实践”的使命,统筹实施“资源开发、循环利用、科技输出、平台生态”四大业务布局,充分发挥“国家队”作用,着力畅通塑料循环利用链条,引领行业规范有序发展。 — 2 —优势互...
  • toolbar
    联系电话:010-62665052
  • toolbar
    联系邮箱:huyang@gjjy55.wecom.work
  • toolbar
    toolbar
  • toolbar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