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湖北城源、十堰再生,拆解一台旧家电的绿色循环产业链

作者: 废塑料新观察
发布于: 2025-10-09 10:42
图片
扫描上方二维码,提交建议
“哐当——”随着一声闷响,一台外壳泛黄的旧冰柜被叉车稳稳托起,送入湖北城源科技有限公司的预处理车间。
约20分钟后,流水线上便“吐”出一堆分类整齐的再生材料:泛着金属光泽的铜线圈、银白色的铝制散热片、颗粒分明的塑料碎片,还有指甲盖大小的稀贵金属颗粒。
随着家电更新迭代加速,“没处扔、不好卖”成了不少市民处理废旧家电的难题。这些淘汰品究竟去往何处?近日,记者走访多家企业,见证旧家电从回收、流转到拆解、再利用的循环经济链条。
— 1 
织密回收网络
打通回收“最后一公里”
8月15日上午7时,在三堰武商家电城旁的旧家电回收网点,运货员高大雁正和同事将一台旧洗衣机抬上货车。“客户换了台新的滚筒洗衣机,我们一早就上门回收旧洗衣机了。”高大雁擦了擦额头的汗珠说,等货车装满,他们要将旧家电送到十堰市再生资源有限公司。
记者看到,回收网点内,旧空调外机、旧电脑主机等旧家电整齐堆放。墙上贴着“家电以旧换新回收流程”和湖北供销回收小程序的二维码,方便市民咨询预约。
上午9时,装满旧家电的货车驶向位于茅箭区东城经济开发区的十堰市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刚进厂房,叉车的轰鸣声与工人搬运时的吆喝声便传入耳畔。59岁的搬运工鲍喜茂正弯着腰扶住一台旧冰柜。“这台重50多斤,得小心别磕坏了铜管。”鲍喜茂说,家电以旧换新政策实施后,他每天要搬三十多台旧家电,旺季还得加班。
公司暂存厂房内,工人们正核对家电信息。“自家电以旧换新政策实施以来,公司已收到废旧家电超6万件。”十堰市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邹勇说,目前,商场、卖场是旧家电的主要来源,占比达60%。
作为十堰指定的绿色智能家电家居以旧换新回收实施企业,该公司在全市已布局27个回收网点,形成“市区1小时上门、县域24小时响应”的回收网络。“我们配备多辆专用转运车,集中运输旧家电,并按品类进行细分。”邹勇介绍,大家电因十堰暂无具备拆解资质的企业,需运往外地处理;小家电则送往房县的湖北城源科技有限公司此外,公司还回收报废车等再生资源,去年回收处置量达60万吨,相当于减少30万立方米的垃圾填埋量。
— 2 
精细低碳处置
让废旧家电“变废为宝”
如果说再生资源公司是旧家电“收纳站”,那么位于房县的湖北城源科技有限公司便是“再生工厂”。
8月16日,记者来到湖北城源科技有限公司,只见满载废旧小家电的货车正在卸货,微波炉、电水壶、电风扇等小家电堆成小山,工人们身穿统一的防静电工装,用叉车将家电运往拆解车间。
我们公司是十堰唯一一家拥有家电报废拆解资质的企业,每天可处理2000多件废旧小家电。”该公司工作人员边说边带着记者走进拆解车间,机器轰鸣声扑面而来。车间按“预拆—破碎—分选—深加工”划分功能区,工人与设备协同作业,一派繁忙景象。
城源科技公司是湖北鑫资再生资源集团的子公司,公司占地800亩,主要经营废旧电子电器回收、拆解。公司建有38个拆解车间,是鑫资集团循环经济产业链的最前端。
在预拆区,几名工人正在拆解一台旧微波炉。“先拆电源线,再拆外壳,清理油污后拆电路板和磁控管,10多分钟就能完成。”工人陈师傅说。拆解现场,电源线里的铜丝、电路板中的稀贵金属、磁控管的铝外壳等拆解的零部件按区域分类存放。
预拆完成后,分类好的部件被送往破碎区。在一台大型撕碎机前,工人将塑料外壳、金属部件分批送入进料口,机器运转时发出“轰隆”声,几分钟后,出料口就吐出细小的碎片。“破碎后的混合物会被送到自动分选设备,通过磁选、风选、电选分离出铁、铜、铝、塑料等材料。”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我们和省内下游企业合作,将废铁、废钢送到钢铁厂,铜送到铜厂,塑料送到塑料制品公司,形成‘拆解—销售—再制造’产业链。”湖北城源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回收利用既能节约资源,又能减少碳排放。
循环经济并非“一拆了之”,而是兼顾资源回收和环保处置。“比如拆解电路板,我们先用专用设备提取里面的金、银等稀贵金属,剩余基板送去焚烧发电,做到‘能收尽收、能利用尽利用’。”公司负责人表示。
从市民家中旧家电,到回收网点转运,再到拆解车间“重生”,我市已形成完整的家电循环产业链。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完善回收体系,优化回收网络布局,提高再生资源回收率,推动全市资源循环利用的效率与质量双提升,助力绿色低碳发展。
图片

信息咨询,老朋友请联系工作人员,新朋友请扫码,电话:18901309935

(信息咨询:十堰日报)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废塑料新观察
分享

推荐文章

  • 2025-10-10
    废塑料新观察
    扫描上方二维码,提交建议联合国推动的全球塑料条约谈判正面临新的不确定性。在多年协商未果后,原本被寄予厚望的国际协定如今似乎陷入了“原本被视为希望之光的全球塑料条约,如今却显现出愈发不确定的前景”的尴尬境地。 — 1 —主席离任引发外界担忧 据《卫报》10月7日报道,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负责主持塑料条约谈判的官员路易斯·瓦亚斯·瓦尔迪维索(Luis Vayas Valdivieso)确认将因“个人与职业原因”离职。他在接受采访时坦言,塑料条约谈判过程中“确实存在一些挑战”。 这次离任发生在8月日内瓦特别会议未能达成共识之后。此次会议原被视为推动条约迈向最终框架的重要节点,但分歧依旧严重,使得条约未来前景更加黯淡。 — 2 —分歧焦点:治理范围与优先方向 目前,国际社会在条约的方向上分成两派: 一方认为应聚焦于清理现有塑料污染和完善全球回收基础设施,以推动资源循环与技术合作; 另一方则主张对塑料生产总量设定上限,从源头限制塑料消费增长。 这场分歧反映出各国在经济利益与环保承诺之间的权衡。许多发展中国家担心严格的生产...
  • 2025-10-10
    废塑料新观察
    2025年9月,中国合成树脂协会塑料循环利用分会(CPRRA)陈俊青,在ChinaReplas2025第32届中国国际塑料回收和再生大会,介绍了CPRRA推出的DfR(Design for Recycling)可回收再生设计与PCR(Post-Consumer Recycled plastic)消费后再生塑料追溯的标准认证体系。陈俊青(中国合成树脂协会塑料循环利用分会)— 1 —CPRRA-DfR:中国首个可回收再生设计体系CPRRA-DfR是中国目前唯一系统化的塑料可回收再生设计体系,涵盖以不同塑料材料类别而制定的设计指南、测试方法、实验室检测、技术委员会、评价/认证,以及国际化对标。该体系已形成:国家标准:《塑料 可回收再生设计指南》(PET、HDPE);团体标准:PET、HDPE容器包装产品可回收再生设计指南;协会文件:PP容器包装产品可回收再生设计指南(有色、无色及白色)、PE薄膜。可回收再生设计体系“以终为始”,从回收再生角度,引导上游生产企业优化塑料产品设计,避免使用难回收材料(如PVC、PETG等),控制颜色、标签、胶黏剂、附件等设计元素,提升塑...
  • 2025-10-10
    废塑料新观察
    扫描上方二维码,提交建议2025年10月8日,惠城环保子公司广东东粤化学科技有限公司20万吨/年混合废塑料资源化综合利用示范性项目顺利复产并实现稳定生产。 — 1 —项目复产告捷,稳定运行与产品交付 项目团队通过多轮优化改造,成功推动复产进程。复产后,装置迅速进入平稳运行状态,所产出的塑料裂解轻油产品经第三方检测,各项指标均符合标准,并已成功发往泉州交付客户。此次交付标志着20万吨/年项目迈入产品市场化应用的新阶段,为废塑料资源化技术的规模化推广奠定了实践基础。 项目产出的塑料裂解轻油作为绿色化工原料,可替代传统化石资源,广泛应用于化工合成、高分子材料制备等领域。该产品不仅契合“双碳”目标下石化行业对低碳、循环原料的迫切需求,也为产业绿色转型提供了源头解决方案。 客户接收产品后,将用于进一步深加工,生产循环聚烯烃等高附加值材料,形成“废塑料-高附加值化工原料-循环化学材料”的完整产业链。这一模式从根源上解决了低值废塑料“处理难、污染大”的行业痛点,实现了废塑料的高效资源化与高质量循环利用。 — 2 —技术支撑...
  • toolbar
    联系电话:010-62665052
  • toolbar
    联系邮箱:huyang@gjjy55.wecom.work
  • toolbar
    toolbar
  • toolbar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