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期《Nature》5篇,关注塑料污染!

中国“强制使用再生塑料”时代第1展
关于“纳米塑料污染”和“令人担忧的化学品”的最新研究凸显,当下月谈判在瑞士重启时,各国亟需达成强有力、全面且具有可执行力的国际协议。《自然》(Nature)杂志最新一期发布了包括2篇研究论文、1篇分析、1篇研究简报及1篇社论在内的五项重要内容,系统呈现塑料污染的深远影响,并向国际社会发出明确呼吁:联合国塑料污染治理条约必须“雄心勃勃”。
— 1 —
塑料泛滥:从全球生产浪潮到纳米微粒威胁
全球塑料消费量正呈爆炸式增长。数据显示,自20世纪50年代塑料问世以来,全球共计生产超100亿吨塑料,其中超过一半是在2000年以后制造的。按当前轨迹,到2050年全球塑料年产量预计将比现在翻一番。这种增长主要由一次性塑料制品推动,如包装、饮料瓶、袋子等,而全球塑料回收率却始终低于10%。
更令人担忧的是:此前塑料污染的研究和政策关注点多集中于宏观污染物,如漂浮在海洋中的塑料瓶、困住野生动物的塑料环等。但《Nature》本期报道彻底改变了这一认知。


乌得勒支大学索菲·滕·希特布林克(Sophie ten Hietbrink)等人的研究首次量化了北大西洋中纳米塑料的浓度。他们利用高灵敏质谱技术,在从沿岸至深海的所有采样点中均检测出纳米塑料——直径小于1微米的微小塑料碎片。这些污染物并非局限于近岸区域,而是深入大洋腹地、遍布不同水层。研究估算,仅北大西洋表层水体中就含有约2700万吨纳米塑料,这一数字接近甚至超过了部分过往对全球海洋塑料总量的估计值【见《Nanoplastic concentrations across the North Atlantic》,Nature,2025】。


配套的新闻评论文章更进一步指出:这些纳米塑料数量之庞大意味着,它们极可能是目前北大西洋塑料污染的主要构成,远超目视可见的塑料碎片和微塑料。这些粒子可能被浮游生物摄入并进入食物链,最终影响人类健康与海洋生态【见《Nanoplastics make up most of the plastic pollutants in the North Atlantic Ocean》,Nature News & Views,2025】。
— 2 —
“令人担忧的化学品”:被忽视的另一种污染危机
除了塑料物理污染带来的生态危害,塑料中所含或合成中引入的化学添加剂也同样构成严重风险。由挪威科技大学劳拉·蒙克卢斯(L. Monclús)领导的研究团队在另一篇Nature分析中,系统梳理了当前塑料工业使用的化学物质清单。他们识别出16,000余种与塑料生产及制品相关的化学成分,其中约4,200种被归类为“令人担忧的化学品”(chemicals of concern)——即具备毒性、环境持久性或生物蓄积性等特征【见《Mapping the chemical complexity of plastics》,Nature,2025】。


这些物质包括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阻燃剂、稳定剂等,许多已被证实具备干扰内分泌功能或致癌风险。遗憾的是,目前大多数国家并未对这些化学成分进行强有力监管,部分甚至尚未建立完整的监测体系。


— 3 —
条约谈判进入关键期:共识与博弈交织
联合国塑料污染条约的谈判进程正进入关键冲刺阶段。下一轮会议将于2025年8月5日至14日在瑞士日内瓦举行,这也可能是为条约文本定型前的最后一轮集中磋商。
尽管已有70多个国家组成的“雄心联盟”(High Ambition Coalition)推动包括限制产量和高风险化学物质在内的强力条文,但条约进展屡遭沙特、伊朗、俄罗斯与中国等石化利益国的阻挠。这些国家组成的“志同道合集团”主张条约应限于塑料的回收与使用阶段,明确反对对上游生产设限。
Nature在其社论《Plastics pollution is surging—the planned UN treaty to curb it must be ambitious》中指出,这种主张在科学证据面前已站不住脚。如果不限制塑料产量和高风险化学添加剂的使用,那么条约将形同虚设。Nature呼吁国际社会必须在此次谈判中坚持“强约束、高标准”的文本目标,而不是妥协于短期利益或政治阻力。

— 4 —
多边行动与国家努力:值得肯定但远远不够
在联合国框架外,欧盟等地区已率先展开立法行动。例如,2019年欧盟通过《一次性塑料指令》,设定塑料瓶回收率目标、强制使用再生材料,并禁止特定一次性塑料制品在市场流通。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日本东京都等地也均出台地区性禁塑措施。
然而,这些国家行动仍不足以缓解全球趋势下的整体污染压力。正如社论所指出:“若日内瓦谈判无法达成协议,或诞生的条约未能实质限制生产与化学品监管,部分研究者主张启动‘B计划’——由雄心国家在UN框架外单独缔结强约。” 这类措施虽有可能,但全球性塑料危机唯有通过包容性、可执行性强的多边协议,才可能真正扭转局面。
— 5 —
写在最后:这是生存问题,不是产业分歧
塑料污染不是遥远海岛渔民或生态学家的问题,它已进入我们的血液、饮用水和食物链。联合国条约的成败将深刻影响子孙后代能否生活在一个健康、可持续的地球上。
对日内瓦谈判桌前的各国代表而言,这不只是环境问题,而是政治勇气与人类良知的测试。正如《Nature》所强调:“人类没有第二个地球”。
(文章来源:Nature,需要原文可与工作人员联系)
— 6 —
第三十二届中国塑料回收和再生大会
主题:中国“强制使用再生材料”时代的来临
2025年,人类站在塑料文明的转折点。一方面,《Nature》最新系列研究与社论再次揭示了塑料污染,尤其是纳米塑料和“令人担忧的化学品”的全球扩散所带来的环境和健康威胁;另一方面,联合国塑料污染条约谈判也进入关键时刻,全球治理呼声愈发高涨。与此同时,中国迎来了史无前例的产业变革窗口——“强制使用再生材料”时代正式到来。继《生态环境法典(草案)》首次以立法形式明确强制再生材料制度后,国家政策、市场需求和产业逻辑正在被重塑。
在此关键时期,由废塑料新观察、北京国嘉基业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主办,得到中国合成树脂协会塑料循环利用分会、宁波塑料行业协会支持的第三十二届中国塑料回收和再生大会即将于2025年9月2日在浙江宁波举行。本届大会以“中国‘强制使用再生材料’时代的来临”为主题,聚焦政策脉动、标准体系、产业链协同与全球趋势解读,帮助企业在新格局中准确定位、抢占先机。
从微观技术创新到宏观政策走向,从日内瓦的谈判桌到宁波的产业落地,本届大会不仅是一场行业盛会,更是全社会携手应对塑料挑战、探索可持续路径的时代回应。

ChinaReplas2025第32届中国塑料回收和再生大会(需单独报名)
HDPE中空成型PCR应用论坛
TEP-Replas2025 塑料再生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论坛
ChinaReBaling2025 第五届塑料回收打包站与分拣中心论坛
EE-Replas2025 电子电器再生材料改性论坛
2025中国家电及消费电子塑料循环论坛
再生PET应用于包装论坛
IM-Replas2025PCR(消费后再生塑料)注塑论坛
ChinaReplas2025第8届中国国际塑料循环展已经正式接受专业观众报名,点击下方海报链接,进入小程序,提交报名信息。

现在预登记,享早鸟免门票
(门票原价50元)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废塑料新观察
推荐文章
-
扫描上方二维码,提交建议10月17日,加州总检察长罗布·邦塔宣布,对三家塑料袋制造商提起诉讼。由于该州回收系统实际上无法处理塑料袋,这些公司将其产品标注为“可回收”的行为构成了虚假宣传。与此同时,另有四家公司就类似指控达成和解,此类误导性营销直接加剧了塑料污染。图:加州总检察长罗布·邦塔 (Rob Bonta)— 1 —加州起诉3家,和解4家塑料袋制造商 邦塔17日正式起诉 Novolex Holdings LLC(全球最大食品包装生产商之一)、Inteplast Group Corp 与 Mettler Packaging LLC,这些公司在袋子上贴上“追箭头”符号和其他误导性可回收性声明,指控其违反《环境营销声明法》、《虚假广告法》和《不正当竞争法》。检方指出,这些公司无法提供任何证据,证明其在加州贩售的塑料袋有被实际回收。与此同时,加州与 Revolution、Metro Poly、PreZero 以及 API 四家公司达成和解。根据协议,这四家公司将停止在加州贩售塑料袋,并支付总计超过170万美元,其中包括110万美元罚款与63.6万美元的律师与诉讼费用。邦塔在记者会上表示:"这些公...
-
杨宏训(伟易达电子实业有限公司 注塑部门 品质总管)个人简介伟易达电子实业有限公司隶属于上市跨国集团伟易达(HKSE:303)。集团成立于1976年,在14个国家及地区设有办事处,于中国香港、中国大陆、德国、美国、加拿大设有产品研究及开发中心。伟易达着力投资产品研究及开发,旗下拥有电子学习产品、电讯产品及承包生产服务,40年产品品质坚持,使伟易达获业界和消费者高度认可和信赖。ChinaReplas报告主题PIR材料的精益管理报告精选在制造业高速发展的今天,如何高效、环保地处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料,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伟易达电子实业有限公司作为全球知名的电子学习产品、电讯产品及承包生产服务供应商,始终秉持“品质与环保并重”的理念,在注塑生产过程中实现了废料的精细化分类与高效回收利用,树立了行业绿色管理的新典范。在注塑生产过程中,伟易达在注塑生产过程中将废料分为三类,并分别采取科学合理的回收方式:1. 机边水口料:即时回收,高效利用通过机械手将产品与水口料一同吸出并自动分离,水口料直接落入水口机进行粉碎。根...
-
扫描上方二维码,提交建议传统的回收方法在处理复杂、受污染或多材料混合的塑料流时往往效果有限。随着欧盟大力推进循环经济,溶解回收作为一种有前景的解决方案,正逐渐受到重视。在欧盟废物管理层级框架下,溶解回收被归类为物理回收,直接助力塑料循环性。物理回收的核心优势是保持聚合物链完整,使这一高价值工程材料可重新制备利用。近日,欧洲塑料回收协会(Plastics Recyclers Europe)发布了溶解回收白皮书,从技术原理、实际应用、效益与考量、政策框架等维度,客观梳理溶解回收技术的核心价值与发展路径。如需全文,请扫描下方二维码获取:— 1 —两种工艺类型 溶解回收是一种利用溶剂对塑料废物中的聚合物进行物理分离的回收技术。该技术不涉及化学反应,能够保持聚合物链的完整,并通过溶剂的重复使用实现高效纯化。 (1)聚合物定向溶解提纯(主流工艺) 利用聚合物在溶剂中溶解度的差异,从均质混合物(如相容聚合物共混物)或非均质混合物(如复合材料、多层材料)中选择性溶解目标聚合物,其余成分不溶解,再通过过滤等方式分离,最终得到高纯度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