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期《Nature》5篇,关注塑料污染!

中国“强制使用再生塑料”时代第1展
关于“纳米塑料污染”和“令人担忧的化学品”的最新研究凸显,当下月谈判在瑞士重启时,各国亟需达成强有力、全面且具有可执行力的国际协议。《自然》(Nature)杂志最新一期发布了包括2篇研究论文、1篇分析、1篇研究简报及1篇社论在内的五项重要内容,系统呈现塑料污染的深远影响,并向国际社会发出明确呼吁:联合国塑料污染治理条约必须“雄心勃勃”。
— 1 —
塑料泛滥:从全球生产浪潮到纳米微粒威胁
全球塑料消费量正呈爆炸式增长。数据显示,自20世纪50年代塑料问世以来,全球共计生产超100亿吨塑料,其中超过一半是在2000年以后制造的。按当前轨迹,到2050年全球塑料年产量预计将比现在翻一番。这种增长主要由一次性塑料制品推动,如包装、饮料瓶、袋子等,而全球塑料回收率却始终低于10%。
更令人担忧的是:此前塑料污染的研究和政策关注点多集中于宏观污染物,如漂浮在海洋中的塑料瓶、困住野生动物的塑料环等。但《Nature》本期报道彻底改变了这一认知。


乌得勒支大学索菲·滕·希特布林克(Sophie ten Hietbrink)等人的研究首次量化了北大西洋中纳米塑料的浓度。他们利用高灵敏质谱技术,在从沿岸至深海的所有采样点中均检测出纳米塑料——直径小于1微米的微小塑料碎片。这些污染物并非局限于近岸区域,而是深入大洋腹地、遍布不同水层。研究估算,仅北大西洋表层水体中就含有约2700万吨纳米塑料,这一数字接近甚至超过了部分过往对全球海洋塑料总量的估计值【见《Nanoplastic concentrations across the North Atlantic》,Nature,2025】。


配套的新闻评论文章更进一步指出:这些纳米塑料数量之庞大意味着,它们极可能是目前北大西洋塑料污染的主要构成,远超目视可见的塑料碎片和微塑料。这些粒子可能被浮游生物摄入并进入食物链,最终影响人类健康与海洋生态【见《Nanoplastics make up most of the plastic pollutants in the North Atlantic Ocean》,Nature News & Views,2025】。
— 2 —
“令人担忧的化学品”:被忽视的另一种污染危机
除了塑料物理污染带来的生态危害,塑料中所含或合成中引入的化学添加剂也同样构成严重风险。由挪威科技大学劳拉·蒙克卢斯(L. Monclús)领导的研究团队在另一篇Nature分析中,系统梳理了当前塑料工业使用的化学物质清单。他们识别出16,000余种与塑料生产及制品相关的化学成分,其中约4,200种被归类为“令人担忧的化学品”(chemicals of concern)——即具备毒性、环境持久性或生物蓄积性等特征【见《Mapping the chemical complexity of plastics》,Nature,2025】。


这些物质包括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阻燃剂、稳定剂等,许多已被证实具备干扰内分泌功能或致癌风险。遗憾的是,目前大多数国家并未对这些化学成分进行强有力监管,部分甚至尚未建立完整的监测体系。


— 3 —
条约谈判进入关键期:共识与博弈交织
联合国塑料污染条约的谈判进程正进入关键冲刺阶段。下一轮会议将于2025年8月5日至14日在瑞士日内瓦举行,这也可能是为条约文本定型前的最后一轮集中磋商。
尽管已有70多个国家组成的“雄心联盟”(High Ambition Coalition)推动包括限制产量和高风险化学物质在内的强力条文,但条约进展屡遭沙特、伊朗、俄罗斯与中国等石化利益国的阻挠。这些国家组成的“志同道合集团”主张条约应限于塑料的回收与使用阶段,明确反对对上游生产设限。
Nature在其社论《Plastics pollution is surging—the planned UN treaty to curb it must be ambitious》中指出,这种主张在科学证据面前已站不住脚。如果不限制塑料产量和高风险化学添加剂的使用,那么条约将形同虚设。Nature呼吁国际社会必须在此次谈判中坚持“强约束、高标准”的文本目标,而不是妥协于短期利益或政治阻力。

— 4 —
多边行动与国家努力:值得肯定但远远不够
在联合国框架外,欧盟等地区已率先展开立法行动。例如,2019年欧盟通过《一次性塑料指令》,设定塑料瓶回收率目标、强制使用再生材料,并禁止特定一次性塑料制品在市场流通。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日本东京都等地也均出台地区性禁塑措施。
然而,这些国家行动仍不足以缓解全球趋势下的整体污染压力。正如社论所指出:“若日内瓦谈判无法达成协议,或诞生的条约未能实质限制生产与化学品监管,部分研究者主张启动‘B计划’——由雄心国家在UN框架外单独缔结强约。” 这类措施虽有可能,但全球性塑料危机唯有通过包容性、可执行性强的多边协议,才可能真正扭转局面。
— 5 —
写在最后:这是生存问题,不是产业分歧
塑料污染不是遥远海岛渔民或生态学家的问题,它已进入我们的血液、饮用水和食物链。联合国条约的成败将深刻影响子孙后代能否生活在一个健康、可持续的地球上。
对日内瓦谈判桌前的各国代表而言,这不只是环境问题,而是政治勇气与人类良知的测试。正如《Nature》所强调:“人类没有第二个地球”。
(文章来源:Nature,需要原文可与工作人员联系)
— 6 —
第三十二届中国塑料回收和再生大会
主题:中国“强制使用再生材料”时代的来临
2025年,人类站在塑料文明的转折点。一方面,《Nature》最新系列研究与社论再次揭示了塑料污染,尤其是纳米塑料和“令人担忧的化学品”的全球扩散所带来的环境和健康威胁;另一方面,联合国塑料污染条约谈判也进入关键时刻,全球治理呼声愈发高涨。与此同时,中国迎来了史无前例的产业变革窗口——“强制使用再生材料”时代正式到来。继《生态环境法典(草案)》首次以立法形式明确强制再生材料制度后,国家政策、市场需求和产业逻辑正在被重塑。
在此关键时期,由废塑料新观察、北京国嘉基业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主办,得到中国合成树脂协会塑料循环利用分会、宁波塑料行业协会支持的第三十二届中国塑料回收和再生大会即将于2025年9月2日在浙江宁波举行。本届大会以“中国‘强制使用再生材料’时代的来临”为主题,聚焦政策脉动、标准体系、产业链协同与全球趋势解读,帮助企业在新格局中准确定位、抢占先机。
从微观技术创新到宏观政策走向,从日内瓦的谈判桌到宁波的产业落地,本届大会不仅是一场行业盛会,更是全社会携手应对塑料挑战、探索可持续路径的时代回应。

ChinaReplas2025第32届中国塑料回收和再生大会(需单独报名)
HDPE中空成型PCR应用论坛
TEP-Replas2025 塑料再生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论坛
ChinaReBaling2025 第五届塑料回收打包站与分拣中心论坛
EE-Replas2025 电子电器再生材料改性论坛
2025中国家电及消费电子塑料循环论坛
再生PET应用于包装论坛
IM-Replas2025PCR(消费后再生塑料)注塑论坛
ChinaReplas2025第8届中国国际塑料循环展已经正式接受专业观众报名,点击下方海报链接,进入小程序,提交报名信息。

现在预登记,享早鸟免门票
(门票原价50元)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废塑料新观察
推荐文章
-
2025年9月3-5日·浙江宁波点击上图,提前注册观众,限时免门票宁波永腾新材料有限公司,再生粒子料专业生产工厂!主要生产PP、PE、PS、ABS、PA,PCR/再生颗粒,可提供GRS/TC证书,分别在中国宁波和马来西亚拥有两个工厂。宁波永腾 总部位于中国长三角核心城市——宁波市海曙区洞桥镇工业园,占地30亩,拥有标准化厂房30000㎡。公司紧邻世界级港口宁波舟山港,物流通达全球。— 1 —宁波工厂:硬核产能,一站交付 宁波工厂有40台注塑机(生产加工塑料制品),3条160型造粒生产线,3条大型粉碎生产线,1条静电材质分选生产线,1条除硅胶生产线,可年产再生和改性塑料粒子 15000吨!同时每年出口世界各地商超塑料制品 8000吨!— 2—马来西亚巴生工厂:海外布局,资源无忧为锁定全球优质回收资源,宁波永腾已在马来西亚建成废塑料的粉碎、清洗、造粒等加工生产基地: 大型粉碎机3台、撕裂机2台、清洗线3套 材质分选机生产线1条,光谱分色机生产线1条,造粒生产线11条 主要加工生产PP,PE,PS,ABS,PA6/66等再生粒子,可月加工生产粒...
-
中国“强制使用再生塑料”时代第1展 2025年9月3-5日·浙江宁波点击上图,提前注册观众,限时免门票为落实中欧领导人重要共识,根据双方签署的中欧循环经济合作谅解备忘录有关安排,2025年7月14日,第二次中欧循环经济高级别政策对话在北京成功举行。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临和欧盟环境、水资源韧性和有竞争力的循环经济委员耶西卡·罗斯瓦尔共同主持对话。 双方就中欧循环经济领域最新进展和可持续产品生态设计、再生材料使用、塑料循环利用等议题深入交换意见。双方一致表示,中欧循环经济合作谅解备忘录签署以来,双方共同开展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持续推进政策、产业、技术等交流合作,推动中欧循环经济合作走深走实。 未来,双方将在备忘录框架下,充分发挥高级别政策对话机制引领作用,进一步增进理解互信,加强政策沟通协调,丰富拓展合作领域,支持企业和机构深化技术交流、项目投融资等务实合作。 双方同意启动中欧循环经济路线图更新编制,细化实化下一阶段中欧循环经济合作目标任务,为全球环境和气候治理贡献更大力量。(来源:国家发改委网站) Ch...
-
中国“强制使用再生塑料”时代第1展 2025年9月3-5日·浙江宁波点击上图,提前注册观众,限时免门票笔者近日走访美妆包装展,展台上琳琅满目的包装璀璨夺目,各色包装在灯光照射下争奇斗艳,完美诠释了当下美妆行业对美、时尚、个性的极致追求。据策展人介绍,当下,美妆产业消费者对美的追求日益多元化、个性化、品质化。包装,作为产品与消费者的第一触点,早已超越了简单的保护功能,成为传递品牌价值、塑造消费体验、引领市场潮流的关键要素。据统计,2023年全球美妆市场规模达3432.7亿美元,每年生产的化妆品包装数量至少为1200亿个,其中塑料包装占主要地位。 — 1 —现状 作为塑料回收行业从业者,更关注美妆包装的可回收再生性。 从包装展品看,企业从不同方向做了很多有利于回收再生的改进,改进的动力更多来源于国外客户的需求和传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包装材料选择的变化:包装基材选用PP、PET的比例逐渐增高,认为PP、PET材质是可以被回收再生的,ABS、PS、PMMA(亚克力)的使用量在降低。 2、全塑泵头全线研发:全塑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