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标签+可回收设计:塑料包装的未来密码

中国“强制使用再生塑料”时代第1展
在塑料包装行业努力实现可回收与智能化并行发展的当下,全球首批获得APR(美国塑料回收协会)“可回收设计认证”的智能标签技术正式问世,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打开了全新通道。

— 1 —
RFID技术助力塑料包装转型
射频识别(RFID)是一种利用无线电波远距离识别和追踪物体的技术。相比传统条形码或二维码,RFID可同时读取多个标签,且不受视距限制,可嵌入标签甚至直接集成到包装中。近年来,RFID逐渐从交通物流拓展至零售、医药、防伪等多个领域,如今也迈入了塑料包装回收领域。
智能标签的广泛应用吸引了塑料行业协会(PLASTICS)的高度关注。其可持续发展高级副总裁指出,该协会在多个行业会议上积极展示RFID和数字水印技术的潜力,尤其是在食品包装领域,不仅可提升追踪溯源能力,还能防伪、防盗和优化库存管理。
此外,该协会还推动了“柔性薄膜回收联盟”项目,结合国家级回收点目录,支持将二维码功能集成至标签上,使消费者通过扫描包装即可查找附近的回收点,大幅提升回收便利性和公众参与度。
— 2 —
创新RFID标签通过回收认证,解决PET污染难题
Avery Dennison公司近期推出的RFID标签成为首个获得APR认证的智能包装解决方案。这一成果标志着PET塑料包装在兼顾信息追踪与回收性能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
该智能标签采用其专利CleanFlake胶粘剂技术,能在机械回收过程中实现无污染分离,从源头上解决了RFID金属部件可能造成的再生树脂污染问题。对PET瓶等食品级包装尤为关键,可有效避免传统标签对回收质量的影响。
Avery Dennison全球研发与可持续发展负责人表示,RFID不仅是推动智能供应链管理的重要工具,也是实现循环经济和品牌可持续目标的核心技术之一。随着众多消费品公司设定了明确的回收与减废目标,智能可回收标签技术将成为包装商提升市场竞争力的关键资源。
— 3 —
工程突破与生产适配并行
实现RFID标签的可回收性并非易事。技术团队需确保其材料结构可耐高温注塑工艺(220-260℃),且在成型前后RF信号稳定、结构不分层。此外,还需与不同模内标签材质兼容,确保粘结强度不影响后续制品质量。
为应对这一挑战,Avery Dennison在RFID芯片、材料叠层设计、制造工艺上开展了大量测试验证,确保标签在不影响产线效率的前提下顺利集成至注塑、热成型或挤出生产流程中。这一技术可按客户需求定制,满足不同尺寸、厚度、读写性能的使用场景。

— 4 —
RFID在食品包装领域加速落地
尽管RFID在物流行业早已广泛应用,但在食品包装中的落地仍处于起步阶段。2026年1月,美国FDA“食品可追溯法规”(FSMA 204)将正式生效,为产业数字化追溯系统提出更高要求。为协助企业顺利转型,FDA已将合规期限延长至2028年7月,这为智能包装技术的部署留出了关键窗口期。
RFID在食品追踪中的优势愈加凸显。据数据显示,该技术在食品可追溯市场中的占比已达32%,年均增长接近10%。它不仅有助于零售商满足合规要求,也提升了库存准确性和召回响应速度。
为解决液体产品RFID识别难题,Phenix Label公司推出了新型撕拉式RFID标签,标签置于液面以上,不仅避免液体对信号的干扰,也便于消费者回收空包装时分离标签,进一步降低回收污染风险。
— 5 —
推动产业绿色转型的新机遇
随着各大品牌纷纷设立包装减废与循环利用目标,智能包装正从附加功能转变为市场刚需。Avery Dennison与Phenix Label等企业的协作展示了技术创新如何在保证功能性与环保性能之间取得平衡。
RFID标签能被贴附于瓶身、标签或瓶盖上,不同的设置将直接影响其在回收流程中的表现。新一代CleanFlake技术与模内标签的结合,使得PET回收过程中无需担心金属污染物或胶粘剂残留,保障了再生料的纯净度。
这些成果不仅赋能包装制造商向品牌客户提供智能化、可追踪且环保的解决方案,也推动整个塑料包装行业向“闭环回收”目标稳步迈进。
(文章来源:plasticstoday )
塑料产品可回收再生设计标准培训
CPRRA作为国内研究塑料产品可回收再生设计标准的开发者,多年来深耕于塑料行业可持续发展领域,不断探索创新,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成果。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废塑料新观察
推荐文章
-
扫描上方二维码,提交建议10月1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布重要通知,正式印发《节能降碳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1 —政策背景与目标 《办法》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和条例制定,紧紧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统筹安排节能降碳中央预算内投资资金,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办法》强调,本专项投资应立足于推进“软建设”落地见效,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推动节能降碳和资源循环利用工作落到实处。 — 2 —塑料循环利用被纳入重点支持范围 在《办法》第八条“循环经济助力降碳项目”(三)中,明确列出以下与塑料循环利用直接相关的内容: (三)循环经济助力降碳项目。支持园区循环化改造、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和资源循环利用基地等建设和改造。支持规模化规范回收站点和绿色分拣中心建设。支持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和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以及退役设备再制造。支持以农林剩余物资源化和能源化利用。支持可降解塑料、可循环快递包装产品生产应用推广。支持...
-
扫描上方二维码,提交建议为推动再生塑料质量与合规透明化,RecyClass宣布正式推出“分选过程认证(Sorting Process Certification)”。这一新框架旨在满足食品接触级再生塑料对输入端的合规要求,与欧盟法规 (EU) No. 2022/1616保持一致。根据安排,自2026年初起,参与塑料回收前端准备的分选中心及下游废弃物贸易商将可申请该项认证。 RecyClass主席Paolo Glerean表示,通过将分选过程、回收过程及再生塑料可追溯三大认证进行整合,已构建出“从废弃物分选到新产品应用”的全链条可追溯体系,以增强整个塑料价值链对再生材料使用的信任。 — 1 —认证要点与新增模块 新认证聚焦分选环节的质量保障与可追溯性,强调从输入到输出的全过程记录与审核,提升再生料质量透明度。 方案核心之一为“Alpha模块(Module Alpha)”:针对具备潜在食品接触用途的塑料废弃物分选,提出附加审核标准,以确保其进入下游食品接触级回收流程的前置条件更为明确、可验证。 认证体系与既有的回收过程认证、再生塑料可追溯认证形成闭环,确保材料在不同环节间的连续追踪...
-
扫描上方二维码,提交建议近日,宝洁(Procter & Gamble)与德国回收再生设备制造商Lindner联合推出了一项名为Flexloop的新型塑料回收技术。该技术采用溶剂萃取工艺,能够有效去除废旧塑料中的杂质、异味、粘合剂和印刷油墨,显著提升再生塑料的纯度。— 1 —解决的核心问题:机械回收的瓶颈 长期以来,传统机械回收流程(粉碎→清洗→熔融造粒)虽具备效率优势,却存在难以突破的 “纯度天花板”。传统工艺无法彻底清除塑料内部残留的油墨、增塑剂、胶黏剂、香料及异味分子 —— 这导致再生料常出现 “气味重、颜色暗、性能不稳定” 等问题,最终只能降级用于垃圾袋、托盘等低端场景,无法满足高要求领域的需求。 其中,化妆品与个人护理包装对材料的要求尤为严苛:不仅需具备透明、无味、耐配方腐蚀的物理特性,还必须符合欧盟、美国 FDA 等机构的严格法规(如迁移物限量标准)。洁净度不达标、成分不稳定的再生料,根本无法进入这一包装体系。 Flexloop 的核心设计思路,是在传统机械回收流程中新增一个 “溶剂萃取模块”—— 通过特定溶剂渗入塑料内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