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事“减塑”目标缩水引发质疑,气候承诺再延十年

作者: 废塑料新观察
发布于: 2025-06-03 17:30
分类: 行业资讯

中国“强制使用再生塑料”时代第1展

2025年9月3-5日·浙江宁波,点击上图报名 

在气候变化与塑料污染双重危机下,食品和饮料巨头百事公司(PepsiCo)日前宣布对其“百事正向”(Pep+)可持续发展战略进行重大调整。这些调整不仅涉及将实现全价值链温室气体净零排放的目标从原定的2040年推迟至2050年,还包括对包装、农业和水资源等关键领域目标的下调或重设,尤其在塑料回收与再利用方面引发了广泛关注。

— 1 

减塑目标“变软”,可重复使用包装目标被取消

百事公司曾计划到2030年将其全球饮料与即食食品业务中使用的来自不可再生资源的原生塑料(Virgin Plastic)吨数减少20%,并在人均使用量上减少50%。如今,这一目标被改为“每年平均减少2%的原生塑料使用总量”,且不再追踪单位产品的塑料用量。

此外,百事公司原定在2030年前实现20%的饮料通过可重复使用包装销售的目标也被取消。该公司表示,将不再单独制定可重复使用包装的比例目标,而是将其纳入新的包装设计体系中加以衡量。与此同时,原本到2030年在包装中使用50%回收塑料的承诺,也被推迟至2035年,且比例下调至“40%以上”。

百事公司2023年向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Ellen MacArthur Foundation)提交的数据显示,其原生塑料使用量从2020年的218万吨增长至2023年的230万吨。这表明该公司在“减塑”方面并未取得预期进展。

— 2 

气候目标“推迟”,仍声称与《巴黎协定》一致

在气候方面,百事将其范围1和2的排放目标从原本在2030年较2015年减少75%,调整为以2022年为基准减少50%;同时,将范围3(即供应链相关)中的E&I(能源与工业)排放量目标调整为以2022年为基准减少42%,FLAG(森林、土地和农业)排放量调整为减少30%。尽管新目标有所“减弱”,百事仍表示其路线图符合《巴黎协定》中1.5°C温控目标,并已获得科学碳目标倡议组织(SBTi)的认可。

公司执行副总裁兼首席可持续发展官表示:“我们知道,展示真实进展非常重要,包括成功与挑战。我们必须面对基础设施落后、电动车配套不足、法规变更等现实因素。”

— 3 

回收与政策“现实”:印度、中国市场制约再利用推广

百事公司指出,其目标调整与现实挑战密切相关,特别是在基础设施薄弱或法规滞后的国家。以印度为例,直到2023年才允许在饮料包装中使用回收PET(rPET);而在中国,食品级包装仍禁止使用rPET这些法律与政策滞后严重限制了企业在全球范围内推动回收包装的能力。

公司董事长兼CEO表示:“Pep+是我们增强业务韧性、推动食品体系可持续的战略投资。我们必须在目标上保持灵活,才能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保持行动力和可行性。”

— 4 

NGO批评声不断:目标缩水是“倒退而非转型”

尽管百事公司强调其调整是“务实选择”,多家环保组织对此表示强烈不满。总部位于华盛顿的海洋环保组织Oceana高级副总裁直言:“百事放弃可重复使用包装和原生塑料减量目标,只会加剧海洋与环境污染。只要玻璃瓶重复使用10%,就能避免超过1万亿个一次性塑料瓶和杯子的使用。”

加州伯克利的塑料污染联盟(Plastic Pollution Coalition)联合创始人兼CEO更是批评道:“百事公司曾经可以在无塑料包装的时代销售产品,今天却选择在可持续发展路上退步。更多塑料回收不是解决办法,唯一出路是‘少用塑料、少用一次性包装’。”

值得一提的是,百事的主要竞争对手可口可乐公司也在2024年年底宣布取消此前拟在2020-2025年间减少300万吨原生塑料使用的目标,并下调其回收材料使用率至35-40%,显示出饮料行业在应对环保压力与市场现实之间的普遍困境。

(来源:Recyclingtoday、Pepsi 
图片

信息咨询,老朋友请联系工作人员,新朋友请扫码

咨询电话:18901309935

图片
废塑料新观察|解锁深度价值

月刊,即刻订阅

✅ 月刊:1期/月深度专题,打造行业前瞻智库,引领废塑料行业战略新方向!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废塑料新观察
分享

推荐文章

  • 2025-09-12
    废塑料新观察
    杜欢政个人简介联合国环境署-同济大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特聘教授 国家发展循环经济部际联席会议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中国合成树脂协会塑料循环利用分会(CPRRA)会长 同济大学生态文明与循环经济研究所所长 长三角循环经济技术研究院(浙江)院长 ChinaReplas报告主题用大视野、大思维、大战略,重新透视中国塑料回收和再生行业 报告精选杜欢政会长指出,中国塑料回收行业正处于 “世代转换” 期,需以 “大视野、大思维、大战略” 重塑发展路径。 中国塑料回收与再生行业正面临深刻的“世代转换”,旧有模式难以满足新时代要求,内外压力交织。内部挑战包括低回收率(仅20%左右)、技术瓶颈和高值化再生需求迫切;外部则受到国际政策(如欧盟包装新规、碳关税CBAM)、国内“双碳”目标、循环经济五年5万亿产值目标、ESG与绿色供应链等多重驱动。 必须跳出传统“末端治理”思维,以大视野、大思维、大战略重新审视行业。大视野要求将塑料回收纳入国家双碳战略、资源安全与产业竞争力框架;大思维强调从“回收环节”转向“全生命周期管理”,推动价值链...
  • 2025-09-12
    废塑料新观察
    在可持续发展议程快速推进的当下,塑料污染已成为全球范围内亟待解决的环境难题。据联合国环境署数据,每年有超过3亿吨塑料废弃物产生,而其中80%以上未被回收,最终进入自然环境、焚烧或填埋系统。与此同时,对可持续塑料解决方案的需求正在快速增长。预计到2030年,全球对再生塑料的需求将超过供应2500万至3500万吨,对新兴塑料回收模式形成巨大拉动作用。 在这一背景下,海湾国家(GCC)正积极布局循环经济,力图以化学回收为突破口,将原本被视为“负担”的塑料废弃物,转化为可持续的新型工业原料和经济增长点。这一战略不仅契合本地区经济多元化的国家愿景,更有望使海湾地区成为“连接东西的循环经济桥梁”。 — 1 —战略地位与产业基础:海湾国家化学回收的天然优势1. 世界级石化能力:延伸价值链的最佳场景 海湾国家,尤其是沙特、阿联酋和卡塔尔,长期以来构建了以石油和天然气为基础的强大石化工业体系。根据GPCA数据,塑料及相关化工行业在部分GCC国家的GDP占比可达6%以上,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这一工业基础为化学回收提供了天然“嫁接”...
  • 2025-09-12
    废塑料新观察
    2025年8月,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发布《利用贸易遏制塑料污染》(Mobilising trade to curb plastic pollution)报告,指出贸易在终结塑料污染中起到关键作用。塑料在推动全球各行业增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环境、经济和社会成本却在不断攀升。如今,塑料污染已演变为一场系统性、跨国界的危机,其对废弃物管理能力有限的发展中国家造成的冲击和影响尤为突出。— 1 —塑料贸易与污染现状2023年,全球塑料产量达到4.36亿吨,贸易额超过1.1万亿美元,占全球商品贸易总额的5%,超78%的塑料制品参与国际贸易,贸易量达3.23亿吨。塑料虽有力驱动全球各行业增长,却让地球环境和生态付出沉重代价。人类迄今生产的塑料中有75%沦为废弃物,最终大多流入海洋和生态系统,造成超1.5万亿美元环境社会成本。塑料污染导致每年至少1400种野生动物受负面影响。全球98%的塑料来源于化石燃料,产生大量二氧化碳,且塑料废弃物常跨境流动。报告强调,这类污染正威胁粮食安全与人类健康,对应对能力薄弱的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和沿海地区造成的冲击尤为严峻。Ocean I...
  • 联系电话:010-62665052
  • 联系邮箱:huyang@gjjy55.wecom.work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