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武镇:全国最大再生塑料集散地,2024年产值54.1亿元

以针头线脑换废旧塑料鞋底,他们一路摇着拨浪鼓,用汗水和脚步走遍全国,不仅建立了3000个回收网点,还“摇”出了全国最大再生塑料集散地。
从出售废旧塑料到塑料制品精深加工,他们用勤劳和智慧将废旧塑料粉碎、造粒、改性后,生产出管道、雨靴、衣服等产品,“塑”造出50多亿元产值。
在很多人看来,喝完的饮料瓶是垃圾;但在界首市光武人的眼中,它们却是发家致富、“镇”兴一方的宝贝。
起源
光武镇位于界首市北部的皖豫交界处,西邻河南,南距市区15公里。历史上,该镇所在地是重要的军事重地和豫南商贸集散地,也是豫南通往鲁西南的必经之地。民间传言,其地名与汉光武帝刘秀及“王莽赶刘秀”的故事有关。
因地处黄泛区,光武农民有外出谋生、经商做小生意的习惯。上个世纪40年代,光武镇就是远近闻名的小商品集散地。改革开放后,当地有人挑着货箱,摇着拨浪鼓走村串户。在兜售小百货的过程中,有人发现废旧塑料鞋底可以转手卖钱。
于是,一些具有商业头脑的“货郎”们便用针头线脑换回含有塑料的废旧鞋底和瓶瓶罐罐,卖到浙江、广东等地,生产出新的塑料产品。
彼时,面对地少人多的生存现状,这种本少利薄、简单易学的谋生方式很快被人效仿,从事废旧塑料回收的人与日俱增,行业发展异常迅猛。
“上个世纪80年代,光武镇就有小百货市场和废旧塑料回收一条街,有的全家人都参与到废旧塑料收购行业中。”界首市光武塑料行业协会会长孙卫东回忆,早期从事废旧塑料回收的一批人以光武镇为中心,一路摇着拨浪鼓、拉着架子车(板车)收购废旧塑料,足迹逐渐从周边省市延展到全国各地,有的专门在外地设立收购点。

发展
随着光武镇再生塑料行业的快速发展,当地较早就开通了往返温州、广东的货运专线。“大家从全国各地回收的塑料运回光武集中,经过分拣、清洗后拉到南方去卖,再从南方拉回来一车塑料产品。”孙卫东介绍,运回的各种塑料产品也极大丰富了光武小百货市场,“河南郑州、山东临沂,还有新疆、东北等很多地方的客商都来光武进货,市场非常活跃。”
1991年出版的安徽省中共党史资料丛书《阜阳四十年》中,这段记录或许可以看出当年光武小百货市场和废旧塑料行业发展的盛况:“光武小百货专业市场的兴起,促进了集镇各项事业的发展。到1988年底,光武镇新增饭馆28个,旅社23个,浴池、医药、理发、缝纫、照相等20多家,废旧塑料收购站、点128家。全镇有大型运输汽车16部,客运三轮车148部,常年从事工商、运输、服务业的有1万多人。”
上世纪80年代到新世纪初期,勤劳的光武人用双脚走遍了全国各地,并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的近3000个回收网点,不仅使光武镇成为全国最大的废旧塑料集散基地,更为当地再生塑料行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原材料支持。

企业入驻
2006年,界首市响应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号召,依托光武镇再生塑料回收基地的优势,设立循环经济产业园。当地政府在积极引导企业入驻园区、统一管理、规范发展的同时,还出台了一系列发展政策和激励措施,加大招引力度,推进再生塑料产业从回收、分拣、清洗、造粒,到改性塑料制造、注塑制品精深加工的全产业链发展。
安徽冠泓塑业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废旧塑料再加工雨鞋、改性塑料颗粒和塑料制品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企业。该公司董事长申乾成十多岁时便跟随父亲从事废旧塑料回收、销售工作。
为提升废旧塑料产品附加值,申乾成先后创办了PVC塑料颗粒生产企业和前程塑胶厂。2010年,他力邀与其合作多年的广东一家雨鞋生产企业来光武镇考察,投资创办了安徽冠泓塑业有限公司。
目前,该公司与多所高校建立产学研合作,具备年产12万吨再生塑料改性颗粒、2000万双塑料雨鞋和3万吨PET瓶片的生产能力,先后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级绿色工厂,并牵头制定了PP、PE、PVC再生颗粒国家标准。

2010年,安徽省东锦资源再生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正是看中了光武镇拥有成熟的再生循环产业链,决定将公司从福建迁至光武。
在该公司,各类服装、家纺、箱包及户外产品琳琅满目。生活中丢弃的饮料瓶,经过分拣、清洗、粉碎、拉丝等工序后送到织布车间。七个饮料瓶摇身一变,就能制成一件漂亮的T恤。工作人员向中安在线记者介绍,这些产品都是以回收的再生塑料为原料加工而成。
无独有偶。成立于2016年的安徽生宸源材料科技实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招商引资企业。公司依托当地源源不断的废旧塑料和良好的营商环境,经过多年的发展,打造了从原材料的回收、破碎清洗,到改性颗粒制作、管材制造的闭环产业链。
“我们生产的第三代产品六棱结构壁管材,主要用于地下排水排污,已获得住建部和工信部的成果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该公司行政经理董雪介绍,按照总部经济发展模式,该公司以光武镇为中心,已先后在陕西、江西等地建立子公司,2024年产值达到2亿元。

光武镇党委书记、镇长戴海波介绍,截至目前,该镇围绕再生塑料产业发展,聚集了上下游企业151家。其中,规上企业39家、高新技术企业1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国家级绿色工厂2家。各类废旧塑料年回收量达180万吨,生产各类再生塑料颗粒150万吨、雨靴4000多万双、再生化纤20多万吨、再生塑料管道25万吨。2024年,该镇再生塑料产值达54.1亿元。
戴海波表示,下一步,该镇将以健全回收体系筑牢发展根基,以招商引资完善产业链条,以环保提升促进转型升级,以科技创新带动工艺提升,以构建标准化体系掌握行业“话语权”,打造全国最大的再生塑料标杆园区,力争到2030年产值超100亿元。
信息咨询,老朋友请联系工作人员,新朋友请扫码咨询

周报/月刊,即刻订阅
✅ 周报:“废塑料新观察”每周日发布,“再生PET新视界”每周一发布,一周聚焦,深度剖析行业热点与趋势!



2025年1月刊

2025年2月刊
信息来源:中安在线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再生PET新视界
推荐文章
-
扫描上方二维码,提交建议10月17日,加州总检察长罗布·邦塔宣布,对三家塑料袋制造商提起诉讼。由于该州回收系统实际上无法处理塑料袋,这些公司将其产品标注为“可回收”的行为构成了虚假宣传。与此同时,另有四家公司就类似指控达成和解,此类误导性营销直接加剧了塑料污染。图:加州总检察长罗布·邦塔 (Rob Bonta)— 1 —加州起诉3家,和解4家塑料袋制造商 邦塔17日正式起诉 Novolex Holdings LLC(全球最大食品包装生产商之一)、Inteplast Group Corp 与 Mettler Packaging LLC,这些公司在袋子上贴上“追箭头”符号和其他误导性可回收性声明,指控其违反《环境营销声明法》、《虚假广告法》和《不正当竞争法》。检方指出,这些公司无法提供任何证据,证明其在加州贩售的塑料袋有被实际回收。与此同时,加州与 Revolution、Metro Poly、PreZero 以及 API 四家公司达成和解。根据协议,这四家公司将停止在加州贩售塑料袋,并支付总计超过170万美元,其中包括110万美元罚款与63.6万美元的律师与诉讼费用。邦塔在记者会上表示:"这些公...
-
杨宏训(伟易达电子实业有限公司 注塑部门 品质总管)个人简介伟易达电子实业有限公司隶属于上市跨国集团伟易达(HKSE:303)。集团成立于1976年,在14个国家及地区设有办事处,于中国香港、中国大陆、德国、美国、加拿大设有产品研究及开发中心。伟易达着力投资产品研究及开发,旗下拥有电子学习产品、电讯产品及承包生产服务,40年产品品质坚持,使伟易达获业界和消费者高度认可和信赖。ChinaReplas报告主题PIR材料的精益管理报告精选在制造业高速发展的今天,如何高效、环保地处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料,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伟易达电子实业有限公司作为全球知名的电子学习产品、电讯产品及承包生产服务供应商,始终秉持“品质与环保并重”的理念,在注塑生产过程中实现了废料的精细化分类与高效回收利用,树立了行业绿色管理的新典范。在注塑生产过程中,伟易达在注塑生产过程中将废料分为三类,并分别采取科学合理的回收方式:1. 机边水口料:即时回收,高效利用通过机械手将产品与水口料一同吸出并自动分离,水口料直接落入水口机进行粉碎。根...
-
扫描上方二维码,提交建议传统的回收方法在处理复杂、受污染或多材料混合的塑料流时往往效果有限。随着欧盟大力推进循环经济,溶解回收作为一种有前景的解决方案,正逐渐受到重视。在欧盟废物管理层级框架下,溶解回收被归类为物理回收,直接助力塑料循环性。物理回收的核心优势是保持聚合物链完整,使这一高价值工程材料可重新制备利用。近日,欧洲塑料回收协会(Plastics Recyclers Europe)发布了溶解回收白皮书,从技术原理、实际应用、效益与考量、政策框架等维度,客观梳理溶解回收技术的核心价值与发展路径。如需全文,请扫描下方二维码获取:— 1 —两种工艺类型 溶解回收是一种利用溶剂对塑料废物中的聚合物进行物理分离的回收技术。该技术不涉及化学反应,能够保持聚合物链的完整,并通过溶剂的重复使用实现高效纯化。 (1)聚合物定向溶解提纯(主流工艺) 利用聚合物在溶剂中溶解度的差异,从均质混合物(如相容聚合物共混物)或非均质混合物(如复合材料、多层材料)中选择性溶解目标聚合物,其余成分不溶解,再通过过滤等方式分离,最终得到高纯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