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塑料回收业步履维艰:Healix濒临破产

作者: 废塑料新观察
发布于: 2025-10-09 10:44
图片
扫描上方二维码,提交建议
继Ioniqa和Umincorp之后,Healix成为最新一家面临破产的荷兰回收企业,原因在于廉价的原生塑料正全面碾压循环再生方案。
— 1 
荷兰回收行业深陷危机
多年来,荷兰一直被誉为循环经济的全球领跑者。
像Ioniqa和Umincorp这样的创新回收初创企业曾备受赞誉,因为它们开发了处理PET瓶和混合塑料的高质量技术。
然而,这一发展势头已然受挫。2023年,Ioniqa关门歇业。2024年初,Umincorp雄心勃勃的扩张计划也宣告破产。据荷兰废物管理协会称,该国目前已有三分之一的塑料回收商倒闭。
最新的打击来自位于马斯特里赫特的Healix。这家公司曾被誉为循环创新成功典范,如今却在与涌入欧洲市场的廉价化石基塑料的竞争中败下阵来,即将停止运营。
— 2 
Healix的崛起与挣扎
Healix由企业家Marcel Alberts于2021年创立,肩负一项大胆使命:将旧渔网、绳索和农业塑料转化为新的高质量塑料颗粒。
这些颗粒随后被用于生产板条箱、电缆和花盆等物品。
该公司迅速被公认为循环创新的典范,甚至因其专注于回收利用难回收材料并兼具环境与社会效益而获得国际赞誉。
但尽管努力削减了20%的成本,Healix的再生材料价格仍比原生塑料高出约20%。在自身财务压力下的客户选择了更便宜的原生塑料。"所有迹象都指向红色(预警),"Alberts向荷兰《林堡日报》承认。
Alberts希望,在即将于10月举行的国际塑料展览会上,可能会有潜在合作伙伴出手挽救公司运营。如若不然,破产似乎不可避免。
— 3 
崩溃背后的结构性原因
Healix的困境并非个例。它揭示了整个欧洲回收行业更深层次的系统性弱点。其中三个核心问题尤为突出:
1、化石基塑料的倾销价格
全球化工巨头,尤其是中国、中东和美国的企业,不断扩大其产能。由此导致的供应过剩使得欧洲原生塑料价格处于历史低位,使得再生塑料替代品在财务上缺乏吸引力。
2、激励政策缺失
与一些强制规定再生材料使用比例的国家不同,荷兰在实施强有力的监管激励措施方面行动迟缓。没有法律要求,买家自然倾向于选择成本最低的方案:化石基塑料。
3、成本上升与新税项威胁
回收公司面临运营费用上涨,同时政府可能开征新的废物税。对于本已举步维艰的行业而言,此类措施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将其推向破产边缘。
— 4 
受威胁的循环之梦
讽刺之处在于:就在欧洲依据"绿色协议"推行雄心勃勃的气候政策之际,对于实现循环经济至关重要的回收行业却正在崩溃。
没有一个正常运转的回收市场,塑料的二氧化碳减排目标就无法实现。回收商认为,若没有结构性干预,可持续循环经济的承诺将遥不可及。
"只要原生塑料比再生塑料便宜,循环经济的梦想就依然脆弱。"行业专家评论
— 5 
重振回收业的政策选项
专家们日益达成共识,即仅靠市场力量无法确保回收行业拥有可行的未来。可能需要综合运用财政、监管和产业措施,才能扭转局面,使天平向循环解决方案倾斜。可选方案包括:
  • 对化石基原生塑料征税,以减少不公平竞争。
  • 补贴再生塑料生产,以弥补成本差距。
  • 强制规定包装和消费品中必须含有最低比例的再生材料。
  • 为处理渔网、绳索等难回收物流的回收商提供针对性支持。
此类措施有助于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并鼓励制造商将再生原料纳入其供应链。
— 6 
荷兰循环经济的未来展望
继Ioniqa和Umincorp之后,Healix的崩溃表明,荷兰其循环经济先驱的地位正面临丧失的风险。
除非进行结构性改革,否则很可能会有更多企业破产。
与此同时,这场危机也凸显了行动的紧迫性。通过适当的激励、强有力的政策和持续创新,荷兰回收行业仍可复苏,并再次为世界树立榜样。
然而就目前而言,Healix的命运仍悬而未决——它的故事象征着廉价化石基塑料与脆弱的循环未来承诺之间更广泛斗争的一个缩影。
图片

信息咨询,老朋友请联系工作人员,新朋友请扫码,电话:18901309935

消息来源:行业动态及荷兰媒体关于Healix和回收行业的报道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废塑料新观察
分享

推荐文章

  • 2025-10-10
    废塑料新观察
    扫描上方二维码,提交建议联合国推动的全球塑料条约谈判正面临新的不确定性。在多年协商未果后,原本被寄予厚望的国际协定如今似乎陷入了“原本被视为希望之光的全球塑料条约,如今却显现出愈发不确定的前景”的尴尬境地。 — 1 —主席离任引发外界担忧 据《卫报》10月7日报道,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负责主持塑料条约谈判的官员路易斯·瓦亚斯·瓦尔迪维索(Luis Vayas Valdivieso)确认将因“个人与职业原因”离职。他在接受采访时坦言,塑料条约谈判过程中“确实存在一些挑战”。 这次离任发生在8月日内瓦特别会议未能达成共识之后。此次会议原被视为推动条约迈向最终框架的重要节点,但分歧依旧严重,使得条约未来前景更加黯淡。 — 2 —分歧焦点:治理范围与优先方向 目前,国际社会在条约的方向上分成两派: 一方认为应聚焦于清理现有塑料污染和完善全球回收基础设施,以推动资源循环与技术合作; 另一方则主张对塑料生产总量设定上限,从源头限制塑料消费增长。 这场分歧反映出各国在经济利益与环保承诺之间的权衡。许多发展中国家担心严格的生产...
  • 2025-10-10
    废塑料新观察
    2025年9月,中国合成树脂协会塑料循环利用分会(CPRRA)陈俊青,在ChinaReplas2025第32届中国国际塑料回收和再生大会,介绍了CPRRA推出的DfR(Design for Recycling)可回收再生设计与PCR(Post-Consumer Recycled plastic)消费后再生塑料追溯的标准认证体系。陈俊青(中国合成树脂协会塑料循环利用分会)— 1 —CPRRA-DfR:中国首个可回收再生设计体系CPRRA-DfR是中国目前唯一系统化的塑料可回收再生设计体系,涵盖以不同塑料材料类别而制定的设计指南、测试方法、实验室检测、技术委员会、评价/认证,以及国际化对标。该体系已形成:国家标准:《塑料 可回收再生设计指南》(PET、HDPE);团体标准:PET、HDPE容器包装产品可回收再生设计指南;协会文件:PP容器包装产品可回收再生设计指南(有色、无色及白色)、PE薄膜。可回收再生设计体系“以终为始”,从回收再生角度,引导上游生产企业优化塑料产品设计,避免使用难回收材料(如PVC、PETG等),控制颜色、标签、胶黏剂、附件等设计元素,提升塑...
  • 2025-10-10
    废塑料新观察
    扫描上方二维码,提交建议2025年10月8日,惠城环保子公司广东东粤化学科技有限公司20万吨/年混合废塑料资源化综合利用示范性项目顺利复产并实现稳定生产。 — 1 —项目复产告捷,稳定运行与产品交付 项目团队通过多轮优化改造,成功推动复产进程。复产后,装置迅速进入平稳运行状态,所产出的塑料裂解轻油产品经第三方检测,各项指标均符合标准,并已成功发往泉州交付客户。此次交付标志着20万吨/年项目迈入产品市场化应用的新阶段,为废塑料资源化技术的规模化推广奠定了实践基础。 项目产出的塑料裂解轻油作为绿色化工原料,可替代传统化石资源,广泛应用于化工合成、高分子材料制备等领域。该产品不仅契合“双碳”目标下石化行业对低碳、循环原料的迫切需求,也为产业绿色转型提供了源头解决方案。 客户接收产品后,将用于进一步深加工,生产循环聚烯烃等高附加值材料,形成“废塑料-高附加值化工原料-循环化学材料”的完整产业链。这一模式从根源上解决了低值废塑料“处理难、污染大”的行业痛点,实现了废塑料的高效资源化与高质量循环利用。 — 2 —技术支撑...
  • toolbar
    联系电话:010-62665052
  • toolbar
    联系邮箱:huyang@gjjy55.wecom.work
  • toolbar
    toolbar
  • toolbar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