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aver 交付首批化学回收聚苯乙烯(rPS)

作者: 废塑料新观察
发布于: 2025-10-09 10:40
图片
扫描上方二维码,提交建议

要点速览

  • 首批化学回收聚苯乙烯(PS)产品已在比利时安特卫普发运,标志商业化生产启动。

  • 装置采用热解聚(Thermal Depolymerisation)工艺,年处理能力约26,000 吨,原料涵盖后消费PS与聚烯烃

  • Ineos Styrolution安特卫普工厂率先接收再生苯乙烯单体(SM)

  • 项目总投资1.05亿欧元,其中安特卫普主装置7,500万欧元、Willebroek预处理站3,000万欧元;获Vlaio 750万欧元弗拉芒回收枢纽300万欧元支持。

  • 现阶段PS与聚烯烃同线分批(campaign)运行;后续拟建设独立产线

Indaver 从 Plastics2Chemicals 工厂运输第一批再生聚苯乙烯

— 

项目进展与时间线

比利时废弃物管理企业 Indaver 位于安特卫普的 Plastics2Chemicals(P2C) 化学回收装置已投入运行。本周,企业成功发运了首批化学回收PS产品。该项目在经历约两年建设后于2024年10月正式落成,并在约一年后启动生产2025年9月25日,弗拉芒大区环境与农业部长 Jo Brouns 出席了官方启动活动。

工艺路线与产能布局:P2C采用热解聚路径将PS回退为苯乙烯单体。Indaver在Willebroek(距安特卫普约25公里)对来自酸奶杯、肉托盘等包装的PS废料进行预处理,随后输送至P2C站点进行解聚。Sulzer Chemtech提供了单体回收与纯化设备。装置当前具备年处理26,000吨塑料废弃物的能力,覆盖后消费PS及聚烯烃两大类原料。

去向与产业协同:Ineos Styrolution安特卫普基地成为首批再生苯乙烯单体的接收方,体现了回收端—单体—树脂—下游应用的本地化联动。Indaver表示,装置当下在同一条线上分批处理PS与聚烯烃,未来将扩能并投运各自独立的处理线,以提升运行灵活性与效率。

研发溯源与质量安全:该项目自2017年起与根特大学、安特卫普大学、鲁汶大学合作,逐步验证了工艺路线,重点围绕技术鲁棒性、彻底纯化、过程安全与可规模化等维度推进,为商业化奠定了底座。

投资与政策支持:P2C项目总投资为€105,000,000,其中安特卫普主装置€75,000,000Willebroek预处理站€30,000,000。资金层面获得弗拉芒创新与企业署(Vlaio)€7,500,000弗拉芒回收枢纽€3,000,000的支持,表明地区层面对化学回收的政策与财政背书。

— 

来自企业与政府的声音

Indaver首席执行官表示,“Plastics2Chemicals将废弃物转化为有价值的原料”,这一成果来自创新、愿景、企业家精神、协作与工匠精神的结合,并强调团队在实现循环经济解决方案中的作用。弗拉芒大区环境与农业部长指出,该装置展示了弗拉芒在欧洲循环经济转型中的贡献:通过从废弃物中回收价值材料,既增强战略自主,也为工业与社会构建更可持续的未来,并证明欧洲仍有化学回收高端投资的舞台

— 

新观察总结

  • 对PS闭环的验证:以单体级回收交付给现有苯乙烯—树脂—制品价值链,有助于与现行下游装置兼容,降低导入门槛

  • 分批与独立产线演进:从同线分批独立产线的路线,反映了在早期灵活适配原料与中后期提升效率与稳定性之间的权衡。

  • 质量与合规关注:项目强调彻底纯化与安全,与再生单体质量稳定性法规认证下游可持续声明直接相关。

  • 区域协同预处理—解聚—单体纯化—近距离下游接收的地域布局,有望降低物流与碳足迹并提升供应弹性

图片

信息咨询,老朋友请联系工作人员,新朋友请扫码,电话:18901309935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废塑料新观察
分享

推荐文章

  • 2025-10-10
    废塑料新观察
    扫描上方二维码,提交建议联合国推动的全球塑料条约谈判正面临新的不确定性。在多年协商未果后,原本被寄予厚望的国际协定如今似乎陷入了“原本被视为希望之光的全球塑料条约,如今却显现出愈发不确定的前景”的尴尬境地。 — 1 —主席离任引发外界担忧 据《卫报》10月7日报道,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负责主持塑料条约谈判的官员路易斯·瓦亚斯·瓦尔迪维索(Luis Vayas Valdivieso)确认将因“个人与职业原因”离职。他在接受采访时坦言,塑料条约谈判过程中“确实存在一些挑战”。 这次离任发生在8月日内瓦特别会议未能达成共识之后。此次会议原被视为推动条约迈向最终框架的重要节点,但分歧依旧严重,使得条约未来前景更加黯淡。 — 2 —分歧焦点:治理范围与优先方向 目前,国际社会在条约的方向上分成两派: 一方认为应聚焦于清理现有塑料污染和完善全球回收基础设施,以推动资源循环与技术合作; 另一方则主张对塑料生产总量设定上限,从源头限制塑料消费增长。 这场分歧反映出各国在经济利益与环保承诺之间的权衡。许多发展中国家担心严格的生产...
  • 2025-10-10
    废塑料新观察
    2025年9月,中国合成树脂协会塑料循环利用分会(CPRRA)陈俊青,在ChinaReplas2025第32届中国国际塑料回收和再生大会,介绍了CPRRA推出的DfR(Design for Recycling)可回收再生设计与PCR(Post-Consumer Recycled plastic)消费后再生塑料追溯的标准认证体系。陈俊青(中国合成树脂协会塑料循环利用分会)— 1 —CPRRA-DfR:中国首个可回收再生设计体系CPRRA-DfR是中国目前唯一系统化的塑料可回收再生设计体系,涵盖以不同塑料材料类别而制定的设计指南、测试方法、实验室检测、技术委员会、评价/认证,以及国际化对标。该体系已形成:国家标准:《塑料 可回收再生设计指南》(PET、HDPE);团体标准:PET、HDPE容器包装产品可回收再生设计指南;协会文件:PP容器包装产品可回收再生设计指南(有色、无色及白色)、PE薄膜。可回收再生设计体系“以终为始”,从回收再生角度,引导上游生产企业优化塑料产品设计,避免使用难回收材料(如PVC、PETG等),控制颜色、标签、胶黏剂、附件等设计元素,提升塑...
  • 2025-10-10
    废塑料新观察
    扫描上方二维码,提交建议2025年10月8日,惠城环保子公司广东东粤化学科技有限公司20万吨/年混合废塑料资源化综合利用示范性项目顺利复产并实现稳定生产。 — 1 —项目复产告捷,稳定运行与产品交付 项目团队通过多轮优化改造,成功推动复产进程。复产后,装置迅速进入平稳运行状态,所产出的塑料裂解轻油产品经第三方检测,各项指标均符合标准,并已成功发往泉州交付客户。此次交付标志着20万吨/年项目迈入产品市场化应用的新阶段,为废塑料资源化技术的规模化推广奠定了实践基础。 项目产出的塑料裂解轻油作为绿色化工原料,可替代传统化石资源,广泛应用于化工合成、高分子材料制备等领域。该产品不仅契合“双碳”目标下石化行业对低碳、循环原料的迫切需求,也为产业绿色转型提供了源头解决方案。 客户接收产品后,将用于进一步深加工,生产循环聚烯烃等高附加值材料,形成“废塑料-高附加值化工原料-循环化学材料”的完整产业链。这一模式从根源上解决了低值废塑料“处理难、污染大”的行业痛点,实现了废塑料的高效资源化与高质量循环利用。 — 2 —技术支撑...
  • toolbar
    联系电话:010-62665052
  • toolbar
    联系邮箱:huyang@gjjy55.wecom.work
  • toolbar
    toolbar
  • toolbar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