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法典(草案)》第987条确立的“重点种类产品强制使用再生材料制度”解读

作者: 废塑料新观察
发布于: 2025-05-07 18:47
分类: 行业资讯

《生态环境法典(草案)》第987条确立的“重点种类产品强制使用再生材料制度”,是我国循环经济法治化进程中的里程碑式创新。该条款以法律刚性约束推动资源利用模式转型,既是对全球生态治理趋势的主动回应,也是对国内资源安全与“双碳”目标的系统性制度设计。以下从制度价值、创新突破、潜在挑战及优化建议四方面展开分析。

— 1 

制度价值:构建资源循环的法治基石

1. 战略资源安全保障  
 我国再生材料对原生资源的替代率已显著提升。该条款通过法律强制力打破企业惯性,推动“产品—废弃物—再生材料”的闭环循环,预计可使2030年再生材料对战略资源替代率进一步提升。特别是在稀土、锂等关键矿产领域,再生材料使用可降低对外依存度有较大下降。
2. 碳减排的杠杆效应  
据中国循环经济协会研究,全废钢电炉炼钢较传统工艺减排1.6吨CO₂/吨钢。若强制汽车、电器领域再生塑料使用比例达20%(类似欧盟标准),仅此一项年减排量可达1.2亿吨CO₂当量,相当于全国碳排放总量的1.1%。
3. 国际贸易规则适配  
欧盟《可持续产品生态设计》法规(2024年生效)要求进口产品披露再生材料含量,美国加州设定2030年塑料瓶再生材料占比50%的全球最高标准。该条款通过建立对标机制,可规避每年超300亿美元出口产品的绿色贸易壁垒。
— 2 

创新突破:制度设计的范式革新

1. 立法层级的突破性提升  
将再生材料使用从政策倡导(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上升为法律义务,形成“法典总则+专项办法”的双层架构。法典确立基本原则(第987条),专项办法规定具体产品目录(如汽车、电子电器、包装材料等)、比例标准(如塑料制品再生料占比15%-30%)及动态调整机制,填补了现行《循环经济促进法》缺乏强制约束力的缺陷。
2. 监管机制的协同创新  
草案提出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发展改革部门统筹、工信、生态、市场监管协同),破解“九龙治水”困局。参考上海建筑再生骨料强制使用经验,可构建“生产端配额管理+流通端追溯认证+消费端政府采购”的全链条监管体系,如要求企业接入全国再生材料数据平台,实施电子标签追踪。
3. 激励约束的二元驱动  
在强制使用基础上,草案为配套激励措施预留接口: 
- 正向激励:对达标企业给予增值税即征即退(如再生塑料企业退税)、绿色信贷倾斜(利率下浮); 
- 反向约束:对未达标企业实施生产限批(如汽车行业新车准入关联再生材料比例)、失信联合惩戒。日本《促进资源有效利用法》的“整改建议—罚款”阶梯式惩戒机制可资借鉴。
— 3 

实施挑战:需破解的深层矛盾

1. 技术标准滞后制约合规  
当前再生材料存在两大标准短板: 
- 质量分级体系缺失:汽车用再生塑料与日用品级再生料混用,导致产品性能不达标; 
- 检测认证成本高昂:
2. 产业链协同不足  
再生材料应用涉及“回收—分选—加工—制造”多环节: 
- 回收端:我国废塑料回收率仅30%,低于欧盟的42%,分类体系不完善导致原料杂质率高; 
- 制造端:汽车企业反映再生塑料改性技术稳定性不足,产品不良率较原生材料高15%。
3. 区域利益博弈加剧  
强制比例可能引发两类冲突: 
- 区域公平性:东部地区再生材料产能集中(占全国70%),中西部企业面临更高合规成本; 
- 地方保护主义:部分地区为保GDP纵容“以罚代管”,需建立中央环保督察与再生材料使用挂钩的考核机制。
— 4 

优化路径:制度完善的四个维度

1. 动态调整机制  
 建议参考欧盟每三年修订产品目录的做法,建立“年度评估—中期调整—五年修订”机制。初期可选取家电塑料(15%)、包装材料(强制比例20%)、汽车塑料(15%)、建筑骨料(30%)三类试点,2028年扩展至纺织品等领域。
2. 技术赋能体系  
- 建设国家再生材料创新中心:攻关智能分选(如AI视觉识别杂质)、化学再生(如PET解聚提纯)等核心技术; 
- 搭建产业互联网平台:联通3万家回收网点与5000家制造企业,实现产能—需求智能匹配。
3. 国际规则衔接  
主动对接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推动再生材料碳足迹核算互认。支持龙头企业参与ISO再生材料标准制定,培育国际认证品牌。
— 5 

结语

第987条标志着我国将从“自愿减排”迈向“强制循环”的新阶段,其成功实施需平衡法律刚性约束与市场弹性空间。建议在草案二审中增加“再生材料使用比例与碳配额挂钩”“中小企业过渡期豁免”等条款,同步出台《再生材料促进条例》细化配套措施。唯有通过“法律强制—技术创新—市场激励—社会共治”的系统性变革,方能将制度优势转化为生态治理效能,为全球资源循环提供“中国方案”。

— 6 

再生塑料系列国家标准进展

在迈向“强制循环”的道路上,完善的标准化体系是不可或缺的保障。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而执行的精准性与效能离不开科学严谨的标准支撑。目前再生塑料系列国家标准正在稳步推进,2024 年和 2025 年制修订标准清单中,多项与塑料回收再生紧密相连的关键标准正在全力推进。

这些标准涵盖了塑料产品可回收再生设计、再生塑料质量、再生塑料产品评价技术规范、再生塑料成分鉴别等多个核心领域,从产品的前端设计到后端再生利用,全方位为再生塑料的生产、使用等环节提供了更明确、更具操作性的规范指引。

以下14项标准全力推进中,欢迎有意向的单位积极参与:
全国塑料标委会再生塑料标准审查会在杭召开14项再生塑料标准全力推进!

序号

标准计划编号

标准名称

预审查时间

1

2023-0901T-HG

塑料 产品可回收再生设计通用要求

2025 年4月

2

20241703-T-606

塑料 可回收再生设计指南 第1部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材料

3

20241696-T-606

塑料 可回收再生设计指南 第2部分:高密度聚乙烯(HDPE)材料

4

20241693-T-606

塑料 再生塑料 第4部分:聚烯烃混合物材料

2025 年5月

5

20232461-T-606

塑料 再生塑料 第10部分: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材料

6

20241694-T-606

塑料 再生塑料 第12部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材料

2025 年6月

7

20241698-T-606

塑料 再生塑料 第13部分:聚苯醚(PPE)材料

8

20241700-T-606

塑料 再生塑料产品评价技术规范 第1部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材料

2025 年5月

9

20241692-T-606

塑料 再生塑料产品评价技术规范 第2部分:聚苯乙烯(PS)材料

10

20241695-T-606

塑料 再生塑料成分鉴别 第1部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材料

2025 年5月

11

20241701-T-606

塑料 再生塑料成分鉴别 第2部分:聚丙烯(PP)材料

12

20240594-T-606

塑料 再生塑料 可追溯性和环境因素评估指南

2025 年5月

13

20232459-T-606

塑料 再生塑料色差的测定

2025 年6月

14

2023004757

用于不同塑料加工工艺的机械再循环聚丙烯(PP)再生塑料和聚乙烯(PE)再生塑料的测试和表征

2025年10月


图片

标准咨询,老朋友请联系工作人员,新朋友请扫码咨询

废塑料新观察|解锁深度价值

周报/月刊,即刻订阅

✅ 周报:“废塑料新观察”每周日发布,“再生PET新视界”每周一发布,一周聚焦,深度剖析行业热点与趋势!

image.png

image.png

✅ 月刊:1期/月深度专题,打造行业前瞻智库,引领废塑料行业战略新方向!

2025年1月刊

2025年2月刊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废塑料新观察
分享

推荐文章

  • 2025-05-09
    废塑料新观察
    EDITOR编者按PPWR的实施标志着饮料行业迈向循环经济的重要一步。以可重复使用PET瓶、押金返还体系和“可重复使用设计”为核心的法规条款,将为减少塑料废弃物和提升可持续性提供强有力支持。尽管2030年仍显遥远,但再利用体系所带来的机遇已经开始显现。李 编  博士 高分子物理与化学专业 进入废塑料化学循环领域4年,专注PET、PE、UPR等化学回收在全球致力于塑料污染治理和循环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欧盟于近期正式发布了《包装与包装废弃物法规》(PPWR),这一法规对饮料包装行业提出了明确的再利用与回收目标。特别是对于可重复使用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瓶的重视,将成为行业绿色转型的关键节点。 — 1 — 欧洲法规加速饮料包装变革 PPWR为欧洲饮料行业开启了一条全新的绿色路径。该法规不仅明确要求,到2030年饮料产品中10%必须采用可重复使用包装,到2040年这一比例目标提升至40%,而且通过立法手段,推动企业和零售商共同构建更高效的再利用系统。这其中,可重复使用的PET瓶成为制度设计和实践执行中的“核心角色”...
  • 2025-05-09
    废塑料新观察
    EDITOR编者按PPWR的实施标志着饮料行业迈向循环经济的重要一步。以可重复使用PET瓶、押金返还体系和“可重复使用设计”为核心的法规条款,将为减少塑料废弃物和提升可持续性提供强有力支持。尽管2030年仍显遥远,但再利用体系所带来的机遇已经开始显现。李 编  博士 高分子物理与化学专业 进入废塑料化学循环领域4年,专注PET、PE、UPR等化学回收在全球致力于塑料污染治理和循环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欧盟于近期正式发布了《包装与包装废弃物法规》(PPWR),这一法规对饮料包装行业提出了明确的再利用与回收目标。特别是对于可重复使用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瓶的重视,将成为行业绿色转型的关键节点。 — 1 — 欧洲法规加速饮料包装变革 PPWR为欧洲饮料行业开启了一条全新的绿色路径。该法规不仅明确要求,到2030年饮料产品中10%必须采用可重复使用包装,到2040年这一比例目标提升至40%,而且通过立法手段,推动企业和零售商共同构建更高效的再利用系统。这其中,可重复使用的PET瓶成为制度设计和实践执行中的“核心角色”...
  • 2025-05-09
    废塑料新观察
    EDITOR编者按可口可乐此次对回收宣传的调整,折射出全球品牌在环保话语权下正面临越来越严格的监管环境。消费者对“绿色”标签的信任正在被重新塑造,企业若想在环保议题上树立口碑,必须以诚实、透明为前提。此次事件也为其他跨国企业敲响警钟:环保宣传不能只做“表面功夫”,必须对所有产品成分和回收路径如实披露。 李 编  博士 高分子物理与化学专业 进入废塑料化学循环领域4年,专注PET、PE、UPR等化学回收在塑料包装中添加再生材料(PCR)的努力,正在经历从“理想蓝图”到“现实落地”的艰难转变。尽管众多品牌已经公开承诺提高回收材料使用比例,但在实际推进过程中,政策支持、产业链配套、技术创新和消费者认知等多个环节都面临不小的挑战。近期在马里兰州举办的塑料回收大会上,与会者深入探讨了如何通过政策、包装创新与更有效的公众沟通,缓解行业难题。面对欧盟监管压力和“漂绿”质疑,全球饮料巨头可口可乐公司近日宣布将对其塑料瓶回收宣传做出重大调整。欧盟委员会于本周二表示,可口可乐将停止使用“100%回收塑料”这一说法,并...
  • 联系电话:010-62665052
  • 联系邮箱:huyang@gjjy55.wecom.work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