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学:从垃圾分类到循环经济,超大城市固废治理方案

作者: 废塑料新观察
发布于: 2025-07-24 14:20
分类: 行业资讯
2025年9月3-5日·浙江宁波
点击上图,提前注册观众限时免门票

本文系深圳市社科规划课题《双碳目标下深圳无废城市建设的碳减排潜力及成本综合评估研究》(编号:SZ2022B018)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深圳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秦全德、深圳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研究员张珺婷

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的关键阶段,固体废弃物(下称“固废”)年产量已突破百亿吨规模,而传统填埋处置方式不仅造成环境污染、占用土地资源,更导致大量温室气体排放。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提出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深圳等11个城市入选首批试点。随着《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和《“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等国家战略的深入推进,固废资源化已成为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重要突破口。
我国“无废城市”建设重点聚焦工业固废、农业废弃物、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四大领域,其中城市生活垃圾治理尤为关键。深圳作为管理人口超2000万的超大型城市,面临土地资源紧张、环境承载力接近极限等挑战。据统计,深圳年均产生生活垃圾约1200万吨,建筑垃圾超过1亿吨,传统填埋方式已难以为继。在“无废城市”建设背景下,深圳市通过系统性创新,构建了垃圾分类、精细化处置、多方协同和动态政策调控的全链条治理体系,积极探索“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科技支撑、公众参与”的多元共治模式,为超大城市固废治理提供了可复制的解决方案。
— 1 
垃圾分类赋能城市可持续发展,深入发掘资源价值与环境效益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持续攀升,预计2030年将达到5.85亿吨。生活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具有资源与环境双重属性:经科学分类和合理利用能够转化为再生资源,如若处置不当则会造成环境污染,危害人类生活环境和健康。2019年起,我国全面推行“四分法”分类标准,将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深圳市作为首批“无废城市”试点城市,通过智能回收箱、绿色账户等创新举措,实现了42%的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为超大城市垃圾分类提供了示范样本。
垃圾分类政策的有效推广能够显著改变进入城市市政系统的混合垃圾组分构成。例如,餐厨垃圾的有效分离能够使混合垃圾热值提升15-20%,这一改变既能够提高焚烧发电的效率,同时能够减少填埋产生的甲烷排放,为整个生活垃圾处置系统带来碳减排效益。另一方面,分类后混合垃圾中塑料组分占比显著增加,但由于当前城市回收体系中的塑料垃圾普遍存在破碎、混杂等问题,传统机械分选技术的回收率不足40%,严重制约了资源化价值。混合垃圾中塑料组分含量对评估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过程的环境表现方面至关重要,因此在后续管理中应通过技术创新和精细化管理,推动废弃物处置和资源回收两网融合,充分释放可回收垃圾的资源价值,实现环境保护与资源再生的协同发展。
— 2 
精细化处置结合智慧化管理,实现固废治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垃圾分类政策的实行使后端形成更为复杂的物流体系,如果后续垃圾资源化处置水平不足,则分类收集的形式和范围也将受限。过去10年间,我国生活垃圾管理体系正经历从“无害化处置”向“资源化利用”的战略转型。通过持续推进垃圾分类,我国已实现99%以上的无害化处理率,但传统的填埋和焚烧模式仍难以满足新时代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需求。深圳作为“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创新性地构建了“精细化分类+智慧化处置”的新型管理模式,将集中式末端治理处置与精细化资源化利用技术结合,为社会发展创造更丰富的资源二次利用价值。
深圳模式的核心在于技术创新与系统优化。首先,开发智能调度系统实现垃圾物流精准匹配,在多个垃圾管理环节之间建立动态联系,为各类废弃物匹配最优处置路径,控制垃圾处置系统碳排放总量;其次,采用厌氧消化与热解气化等组合工艺,同步处理厨余垃圾和塑料制品,在确保无害化的同时提升资源转化率;再者,建立全流程数字化监管平台,实现从源头投放到终端处置的可视化管理。这种创新实践能够打破“先污染后治理”的线性思维,通过末端处置与资源化技术的系统耦合,构建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新范式。它不仅解决了“垃圾围城”的困境,更为超大城市固废治理提供了可复制的“深圳方案”,为我国循环经济建设提供了重要参考。
— 3 
破解固废循环利用的“三角困境”,构建多主体合作机制
当前我国固废管理正经历从“末端治理”向“全流程管控”的重要转型,但各主体间的利益诉求差异形成了现实阻碍:政府侧重于提升环境效益,产废企业需控制成本,利用企业则受制于原料质量和技术瓶颈。这种“三角困境”导致资源化产业链条难以有效衔接,使得我国固废资源化率长期徘徊在30%左右,与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普遍60%以上的资源化率相比,存在明显差距。破解这一困局需要在政府、产废企业和固废资源化企业之间建立协同机制,促进不同主体间的协同合作与市场可持续发展。
应对固废治理挑战,政府应首先发挥主导作用,通过补贴、税收优惠与制定排放标准等“激励—约束”并重的政策组合引导企业积极参与;产废企业则需不断完善内部分类体系,推动形成固废资源化利用的细分市场;利用企业则应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提高资源转化效率。这种协同体系的建设不仅需要制度创新和技术突破,更有赖于全社会环保意识的提升。只有当各主体形成发展共识,才能真正实现固废管理的“闭环化”转型,发挥跨主体协同效应,推动实现建设“无废城市”建设和循环经济发展。
— 4 
差异化的政策与市场调控策略,实现“三位一体”协同发展
固废循环利用是一个需要政府、企业和市场协同发力的系统工程,需要根据固废资源化市场的不同发展阶段采取差异化的政策组合。通过科学的政策动态调整能够有效引导市场机制逐步接棒,形成“政策引导—企业响应—市场驱动”的良性循环,推动提升固废资源化利用效率。在固废治理初期,市场机制尚未成熟,需要政府构建“激励—约束”并重的政策组合打破僵局,如实施阶梯式收费制度,对分类垃圾减免部分处置费;或设定再生材料强制使用比例,创造市场需求等,通过“政策孵化”效应撬动市场,从而提升企业合作意愿。
随着回收渠道的完善和市场机制的成熟,政策重心应逐步转向制度创新,通过制度设计,将环境正外部性转化为市场内生动力,实现从“政府主导”向“市场驱动”的平稳过渡。政府作为宏观调控者,应持续优化激励政策,构建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对全流程表现突出的单位给予支持。同时要主导回收渠道建设,设立专项基金支持技术创新,通过绿色采购政策培育市场需求。例如深圳宝安区试点将建筑垃圾资源化的碳减排量纳入交易体系,使企业获得额外收益;同时建立产能监测系统,避免区域性产能过剩。这种动态调整的政策框架,既能解决当前资源化瓶颈,又能为产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最终实现“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环境受益”的固废治理新格局。
— 5 
政策倒计时下的千亿产业突围战
政策法规与市场需求双重驱动下,2025年,塑料循环产业正迎来历史性转折点。
9月2日-5日,在宁波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的ChinaReplas2025第8届中国国际塑料循环展&第三十二届中国塑料回收和再生大会主题定为“中国‘强制使用再生塑料’时代的来临”,正是对这一历史性转变的前瞻回应。
本届展会采用“会+展”双轮驱动:
9月2日,大会论坛日,率先举办ChinaReplas2025第三十二届中国国际塑料回收和再生大会,涵盖六大专业论坛;
9月3日-5日,为展览日,ChinaReplas2025第八届中国国际塑料循环展超过10000平方米的展示空间将汇聚200余家国内外参展商和8000余名专业观众参展,展商范围涵盖11大类别完整覆盖塑料循环产业产业链。并设置三大特色专区家电电子电器PCR材料展区、食品级材料展区、化学循环展区”。展览同期还将举办七个专业论坛。
↑点击上方海报,观众提前报名,限时免费参展
参会咨询,老朋友请联系工作人员,新朋友请扫码咨询
咨询电话:18901309935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废塑料新观察
分享

推荐文章

  • 2025-10-20
    废塑料新观察
    扫描上方二维码,提交建议10月17日,加州总检察长罗布·邦塔宣布,对三家塑料袋制造商提起诉讼。由于该州回收系统实际上无法处理塑料袋,这些公司将其产品标注为“可回收”的行为构成了虚假宣传。与此同时,另有四家公司就类似指控达成和解,此类误导性营销直接加剧了塑料污染。图:加州总检察长罗布·邦塔 (Rob Bonta)— 1 —加州起诉3家,和解4家塑料袋制造商 邦塔17日正式起诉 Novolex Holdings LLC(全球最大食品包装生产商之一)、Inteplast Group Corp 与 Mettler Packaging LLC,这些公司在袋子上贴上“追箭头”符号和其他误导性可回收性声明,指控其违反《环境营销声明法》、《虚假广告法》和《不正当竞争法》。检方指出,这些公司无法提供任何证据,证明其在加州贩售的塑料袋有被实际回收。与此同时,加州与 Revolution、Metro Poly、PreZero 以及 API 四家公司达成和解。根据协议,这四家公司将停止在加州贩售塑料袋,并支付总计超过170万美元,其中包括110万美元罚款与63.6万美元的律师与诉讼费用。邦塔在记者会上表示:"这些公...
  • 2025-10-20
    废塑料新观察
    杨宏训(伟易达电子实业有限公司 注塑部门 品质总管)个人简介伟易达电子实业有限公司隶属于上市跨国集团伟易达(HKSE:303)。集团成立于1976年,在14个国家及地区设有办事处,于中国香港、中国大陆、德国、美国、加拿大设有产品研究及开发中心。伟易达着力投资产品研究及开发,旗下拥有电子学习产品、电讯产品及承包生产服务,40年产品品质坚持,使伟易达获业界和消费者高度认可和信赖。ChinaReplas报告主题PIR材料的精益管理报告精选在制造业高速发展的今天,如何高效、环保地处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料,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伟易达电子实业有限公司作为全球知名的电子学习产品、电讯产品及承包生产服务供应商,始终秉持“品质与环保并重”的理念,在注塑生产过程中实现了废料的精细化分类与高效回收利用,树立了行业绿色管理的新典范。在注塑生产过程中,伟易达在注塑生产过程中将废料分为三类,并分别采取科学合理的回收方式:1. 机边水口料:即时回收,高效利用通过机械手将产品与水口料一同吸出并自动分离,水口料直接落入水口机进行粉碎。根...
  • 2025-10-20
    废塑料新观察
    扫描上方二维码,提交建议传统的回收方法在处理复杂、受污染或多材料混合的塑料流时往往效果有限。随着欧盟大力推进循环经济,溶解回收作为一种有前景的解决方案,正逐渐受到重视。在欧盟废物管理层级框架下,溶解回收被归类为物理回收,直接助力塑料循环性。物理回收的核心优势是保持聚合物链完整,使这一高价值工程材料可重新制备利用。近日,欧洲塑料回收协会(Plastics Recyclers Europe)发布了溶解回收白皮书,从技术原理、实际应用、效益与考量、政策框架等维度,客观梳理溶解回收技术的核心价值与发展路径。如需全文,请扫描下方二维码获取:— 1 —两种工艺类型 溶解回收是一种利用溶剂对塑料废物中的聚合物进行物理分离的回收技术。该技术不涉及化学反应,能够保持聚合物链的完整,并通过溶剂的重复使用实现高效纯化。 (1)聚合物定向溶解提纯(主流工艺) 利用聚合物在溶剂中溶解度的差异,从均质混合物(如相容聚合物共混物)或非均质混合物(如复合材料、多层材料)中选择性溶解目标聚合物,其余成分不溶解,再通过过滤等方式分离,最终得到高纯度目...
  • toolbar
    联系电话:010-62665052
  • toolbar
    联系邮箱:huyang@gjjy55.wecom.work
  • toolbar
    toolbar
  • toolbar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