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如刚:4月底前公共机构全面开展垃圾强制分类1月15日,在北京市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第三场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李如刚介绍,全市各级党政机关、学校、医院、宾馆、景区、餐饮单位、商超等各类责任主体,在2020年4月底前全面开展垃圾强制分类。 东城区、西城区、石景山区、通州区率先在全区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全市有物业管理的小区(含单位自管小区)全面实施垃圾分类。 垃圾处理设施能力基本满足全市需求 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将于2020年5月1日施行。李如刚介绍,北京市在134家中央及国家机关、118家市级和1660家区级党政机关垃圾强制分类的基础上,制定了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垃圾分类方案并组织实施。在使馆区和外交公寓组织开展垃圾分类。北京会议中心争创垃圾分类减量的“先行者”,倡导“不剩餐”,实施厨余垃圾就地资源化处理,不主动提供一次性用品。 鼓励有条件的居住小区安装就地垃圾处理设备 李如刚介绍,全市各级党政机关、学校、医院、科研单位、宾馆、饭店、旅游景区、餐饮单位、商超、写字楼、农贸市场等各类责任主体,在2020年4月底前全面开展垃圾强制分类。东城区、西城区、石景山区、通州区率先在全区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全市有物业管理的小区(含单位自管小区)全面实施垃圾分类。因地制宜推进农村垃圾分类。 建立“绿色车队”逐步统一车辆外观涂装 李如刚介绍,为推动落实新修订的《条例》,做好《条例》实施前的各项准备工作,首都城市环境建设管理委员会印发了《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行动方案》,首都城市环境建设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印发了《北京市党政机关社会单位垃圾分类实施办法》《北京市居住小区垃圾分类实施办法》《北京市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处理实施办法》《北京市生活垃圾减量实施办法》4个配套实施办法,明确了62项工作任务、职责分工和时间节点。 2020年底学校垃圾分类知识普及率100% 李如刚介绍,生活垃圾处理能力将进一步提升。2020年底,焚烧和生化处理能力达到2.34万吨/日,且结构不断优化。到2025年底全面实现原生垃圾“零填埋”。运用经济手段促进餐饮单位源头减量,因地制宜推进厨余垃圾就地处理。 |